近年來隨著平板電視市場的異;鸨,很多消費者紛紛開始考慮購買平板電視,在價格不斷觸底的情況下,售后服務成為大家擔心的首要問題。日前,記者曾經在《創(chuàng)維售后不到位 30天兩款產品連出問題》一文中報道過北京張先生在購買液晶電視的遭遇,其實有像張先生這種遭遇的消費者在國內非常普遍,在購買之前商家都信誓旦旦地保證產品的質量絕對過關,但一旦出現問題找到他的時候,總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諉。在平板電視價格不斷觸底,產業(yè)利潤率逐漸下滑的背后,是售后服務的缺失,平板低價的種種弊端已經開始顯露。
平板無三包,消費者含冤無門
以前平板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對于大多數家庭還是奢侈品,有關平板電視的售后服務和維修問題也就被掩蓋起來。而近年來平板電視逐漸進入普通家庭,平板電視的質量和維修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有關投訴也越來越多。剛剛開始的時候,暴露出問題的主要是國產品牌,因此國貨成為了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也使很多消費者開始相信外資產品的質量更高,也更有保證,不過現在關于外資產品的維修投訴也越來越多。
上海的陳小姐2005年購買了一臺索尼34英寸CRT電視,才看了4天電視圖像就發(fā)生了扭曲,調換了一臺同型號的電視,5個月過后電視突然無法開機,維修不久之后,電視機發(fā)出爆裂聲,幾次修理之后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成都的羅先生購買的三星背投使用不到半年就出現故障,之后維修就不少于三次,期間不斷聯系三星北京總部,甚至還找了北京市消協,但就是這樣三番五次地折騰,問題也沒有最終解決?磥硌筘浲瑯右蔡用摬涣恕百|量門”的糾纏,消費者不禁要問,我們的權益到底由誰來保護?
目前平板電視投訴日益增多,售后服務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于國家關于彩電的“三包”條例,并不適用于平板電視。按照國家在1995年發(fā)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guī)定》,即“三包”條例中的規(guī)定,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都享受整機一年,顯像管、行輸出變壓器、高頻頭、集成電路等主要部件三年的“三包”有效期,而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因為當時還沒正式銷售,也不屬于顯像管式的傳統(tǒng)電視的范疇,所以無法適用普通彩電的“三包”政策。
現在大多數平板電視廠家都基本參照國家傳統(tǒng)彩電“三包”的要求,即7天內產品出現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15天內可換機,包修期則為一年;如產品本身出現問題可免費維修和更換部件。但到了真正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就會發(fā)現,到底保修多久,采取何種方式維修以及如何收費都是由廠家說了算。那么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何在?如果說是產品質量問題,但所有的品牌都有問題這也說不過去,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