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平板電視市場的異;鸨,很多消費者紛紛開始考慮購買平板電視,在價格不斷觸底的情況下,售后服務成為大家擔心的首要問題。日前,記者曾經在《創(chuàng)維售后不到位 30天兩款產品連出問題》一文中報道過北京張先生在購買液晶電視的遭遇,其實有像張先生這種遭遇的消費者在國內非常普遍,在購買之前商家都信誓旦旦地保證產品的質量絕對過關,但一旦出現(xiàn)問題找到他的時候,總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諉。在平板電視價格不斷觸底,產業(yè)利潤率逐漸下滑的背后,是售后服務的缺失,平板低價的種種弊端已經開始顯露。
以前平板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還是奢侈品,有關平板電視的售后服務和維修問題也就被掩蓋起來。而近年來平板電視逐漸進入普通家庭,平板電視的質量和維修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有關投訴也越來越多。剛剛開始的時候,暴露出問題的主要是國產品牌,因此國貨成為了廉價產品的代名詞,也使很多消費者開始相信外資產品的質量更高,也更有保證,不過現(xiàn)在關于外資產品的維修投訴也越來越多。
上海的陳小姐2005年購買了一臺索尼34英寸CRT電視,才看了4天電視圖像就發(fā)生了扭曲,調換了一臺同型號的電視,5個月過后電視突然無法開機,維修不久之后,電視機發(fā)出爆裂聲,幾次修理之后直到現(xiàn)在仍然沒有一個圓滿的結果。成都的羅先生購買的三星背投使用不到半年就出現(xiàn)故障,之后維修就不少于三次,期間不斷聯(lián)系三星北京總部,甚至還找了北京市消協(xié),但就是這樣三番五次地折騰,問題也沒有最終解決?磥硌筘浲瑯右蔡用摬涣恕百|量門”的糾纏,消費者不禁要問,我們的權益到底由誰來保護?
目前平板電視投訴日益增多,售后服務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于國家關于彩電的“三包”條例,并不適用于平板電視。按照國家在1995年發(fā)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guī)定》,即“三包”條例中的規(guī)定,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都享受整機一年,顯像管、行輸出變壓器、高頻頭、集成電路等主要部件三年的“三包”有效期,而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因為當時還沒正式銷售,也不屬于顯像管式的傳統(tǒng)電視的范疇,所以無法適用普通彩電的“三包”政策。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平板電視廠家都基本參照國家傳統(tǒng)彩電“三包”的要求,即7天內產品出現(xiàn)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15天內可換機,包修期則為一年;如產品本身出現(xiàn)問題可免費維修和更換部件。但到了真正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到底保修多久,采取何種方式維修以及如何收費都是由廠家說了算。那么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何在?如果說是產品質量問題,但所有的品牌都有問題這也說不過去,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這兩年以來,平板電視的價格持續(xù)走低,降幅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預計。以液晶電視為例,2005年年初,國產32英寸液晶的價格在1.2萬元左右,37英寸在2.2萬元上下,40英寸液晶則在3萬元價位,而42英寸則普遍超過3.5萬元。而到今年8月份為止,32英寸已經跌破5000元,37英寸跌破8000元,40英寸跌破9000元,42英寸跌破萬元,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液晶電視的跌幅都超過了60%,40英寸以上則超過了70%。雖然說技術水平和生產率提高促使成本不斷降低,但在短短時間之內如此的降幅,卻不是一個產業(yè)正常的發(fā)展表現(xiàn)。
像平板電視這樣的電子產業(yè)來說,產品降價趨勢本身就高于其他一些生活用品,但是最近這幾年以來,雖然廠家已經開始發(fā)現(xiàn)利潤逐年走低,但降價的趨勢卻愈演愈烈,其中除了市場競爭的激烈以外,還包括了流通渠道的缺失。大量的產品已經從廠家直銷轉為在家電連鎖商店銷售,使得這些制造企業(yè)的命運逐漸轉入了流通渠道商的手中。一面是平板電視門檻低,廠家越來越多,產品的同質化引起廠家之間激烈的博弈;另一面,像大型家電連鎖商之間也在競爭,為了吸引更多得消費者,通常都只有采取價格手段,使得價格戰(zhàn)進一步升級。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依照平板電視的價格本身不應該出現(xiàn)如此的降價趨勢,那么這其中的問題又出在哪里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很多消費者都忽略了,那就是售后服務。國內目前很多消費者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產品的價格,最好的證明就是商場外面大幅廣告大多數(shù)都于降價有關。大家通常都只關心產品賣多少錢,同類的又賣多少,購買是否劃算,但是卻沒有幾個人關心過售后服務。商家不提及并不等于不重要,一件商品的價格不僅包含了商品本身的價格,還包括了售后服務。
俗話說:“便宜沒好貨”,“花錢買享受”,“享受”指的不就是售后服務嗎?平時這兩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又有幾個人是真正記在心里呢?商家不斷降價但肯定不會做虧本的買賣,表面上看起來價格是很低,“讓利”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是這“利”是恐怕不僅僅是指商家的吧?雖然說薄利多銷很有道理,實際上商家只不過是將消費者本應該享受的優(yōu)質的售后服務當成“利”再讓給我們而已,看來商家不會做賠錢的買賣,如意算盤還是打的很精細。
今年第二季度質監(jiān)局公布的投訴數(shù)據顯示,手機、家具、空調、鞋類和電視機產品位居投訴前五位,而電視機主要是指平板電視。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表示,目前有20條左右的建議已經由電子商會反饋給國家質監(jiān)局,作為電子商會來說,主要是配合政府完成三包政策的修改工作,新的政策何時推出,尚沒有定論,而針對3C產品等的新三包政策是否會在年底公布還不確定。那么在新三包政策難產的情況下,我們作為消費者應該怎樣維護自身權益?
首先我們要確立重視售后服務和維修的思想,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只是問一下保修時間就完事了,從來沒有深入了解產品的售后服務的其他內容,消費者的疏忽就容易給商家留下空子。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要多個心眼兒,比方說要注意“保修”和“包修”的區(qū)別,“包修”的含義是在包修期內無須消費者支付任何費用的維修,因此在“三包”期內,一定是包修;而“保修”,國家從法律上沒有明文規(guī)定,可能收費,也可能不收費,謹防商家在這上面做文章。
其次消費者在選購家電時,要對同類產品要多進行比較,不要僅僅只從價格考慮,優(yōu)先選購技術成熟、廠家服務網絡健全、品牌大、信譽好的產品,防止家電廠家倒閉,其產品無人承擔維修責任。對于售后維修和服務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一定要仔細詢問,同時注意索要并保存好發(fā)票,便于出現(xiàn)糾紛及時解決。如果產品已經出現(xiàn)問題,可以先和銷售商聯(lián)系,誰賣給你產品你就找誰,如果商家推諉責任,可以直接向消協(xié)投訴,尋求支持。
目前許多家電廠商都把售后服務放給了代理商,代理商又包給維修網點,造成服務人員的管理不規(guī)范,如果維修需要收費,應該先直接向家電廠商總部咨詢是否合理。因此在缺少新“三包”條例的情況下,我們作為消費者更應該在購買平板電視的過程中多留幾個心眼,不僅僅要考慮價格,更要考慮到今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仔細詢問,出現(xiàn)問題向消協(xié)尋求支持,更多的是要靠消費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