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平板電視潛伏危機
據相關報道,2007年3月1日之后,凡是進入美國市場的電視機,必須符合ATSC先進電視制式委員會制定的技術規(guī)范。因為該技術規(guī)范后面捆綁著的是美國技術專利,因此,該規(guī)定意味著美國最大的彩電供應國——中國,將繼2004年春“反傾銷”之后,再次遭遇巨大的“美國麻煩”。和2004年的反傾銷相比,這次中國彩電企業(yè)遭遇的風險顯然要大很多:要么交納高額專利費取得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要么再次告別美國市場打道回府。美國對中國電視這種做法無疑是“337調查”的變相行動,中國電視業(yè),無論是CRT或是平板將將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在2006年里,中國平板電視品牌在與外資品牌的較量中,中國平板電視占了上風。然而,在占上風的背后,中國平板電視企業(yè)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國內品牌之所以能在2006年占得上風,主要原因是價格戰(zhàn)。
![]() |
平板降格不斷下降 |
中國任何一個市場都少不了價格戰(zhàn),而猶為厲害的是平板電視市場。當索尼一臺32英寸KLV-32T200A液晶電視賣到12990元時,而廈華32英寸LC-32U25、長虹LT3212、夏新LC-32HWT1P等國內品牌僅賣4999元。“這是廠家把費用和成本拋盡了,虧著賣”長虹電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陳桂青說,“中國的平板電視市場目前已不是理性的市場,如今家電企業(yè)的利潤很低,賣得越多,彩電廠家虧本的機會也就越多”。據中國電子商會、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家電課題組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城市平板電視消費需求狀況調查結果看到,由于激烈的競爭,今年我國前三季度平板電視產品的價格下滑已經達到30%,行業(yè)整體利潤遠低于信息產業(yè)平均水平。與2005年相比,國產品牌的市場比重下降了15個百分點。有機構預測,2007年中國彩電仍然是全行業(yè)虧損。在決定平板電視產業(yè)生死命運的最關鍵是中國平板電視企業(yè)始終不能建立獨立的技術開發(fā)能力,這是給了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的人一個很好的借口,于是“337調查”來了,“反傾銷”來了,中國平板電視已經退無可退了。中國平板電視應該如何迎接明天的到來呢?自主創(chuàng)新是不是必經之路呢?這是一個2007年中國平板廠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結論:俗語說,溫故而知新;仡櫦磳⑦^去的2006年平板電視市場,我們看到優(yōu)點與不足;展望來臨的2007年,我們寄予希望。2007年的平板電視,危機與機遇并存,而作為消費者最期待的是一個健康的平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