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各式智能盒子、智能電視扎堆上市,搶占第四屏,引社會各界強烈關注。在很多人眼中,小米是國內互聯網機頂盒的開路先鋒。其實不然,盛大才是國內盒子的先行探路者。只不過,成了先烈。
筆者自2006年接觸建筑電氣領域至今,已有7年。遙想當年,“盛大巨虧5億元”或許是當年一段時期內最具刺激性的新聞了。在游戲行業(yè)如日中天的陳天橋突然宣布盛大將網絡電視化,提出了數字娛樂家庭計劃。即利用電視屏幕獲取互聯網上的娛樂內容,通過主導EZStation(盛大盒子)的生產,以此壟斷內容的提供。為此,在2005年,盛大花費4.5億美元,收購起點中文、參股浩方,以及與英特爾、微軟、海信、長虹、五洲寬頻、證券之星、麥考林、上海中心氣象臺和新東方在線等多達100家公司合作,意圖用“盒子”控制內容的模式搶占這個行業(yè)的霸主之位。
時過境遷,盛大的盒子計劃在獨木難支的境況中已然沒有了后文。但從今年開始,有關智能盒子、電視的爭奪硝煙彌漫,好不熱鬧!阿里、谷歌、小米等各大IT企業(yè)紛紛扎堆推出機頂盒產品,而長虹、海信、創(chuàng)維等傳統彩電廠商更是轉型發(fā)力智能電視,搶占第四屏。當年,盛大的“盒子計劃”搶了廣電的“飯碗”,中途夭折,最終成為了“潘多拉盒子”,故此次群雄再戰(zhàn)“盒子”,變引起了各方的強烈關注。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互聯網和電視廠商都在爭什么?
目前,電視機正在成為繼PC和手機之后的第三種信息訪問終端和接口,用戶可隨時訪問自己需要的信息。智能電視或互聯網電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成為一種智能設備,安裝Andoid等智能系統,實現電視、網絡和應用程序之間跨平臺搜索。這說明他們與盛大的思維不同的地方在于:并非想控制用戶的內容來源,你想干什么,那是你的事情,只要電視或機頂盒成為你家庭的一個數據接口即可。這種數據營銷的方式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各大巨頭爭奪的重點。
所以,簡而言之,炒得火熱的“瘋狂盒子和電視”背后,冷靜分析下,“客廳互聯網生態(tài)系統”或才是各家巨頭為之振奮的真正前景藍圖。
我們都知道,目前電商在零售方面的數據將與日俱增,說不定某天,用戶看到主持人穿的衣服不錯,可以暫停,然后進入電商平臺頁面直接生成訂單;蛘,通過電視終端,連接音響、電動窗簾、安防可視和燈光等家庭娛樂和終端設備。換而言之,某天,我們的電視不僅能扮演電視的傳統角色,還能實現上網,可下載應用程序、讀書、看電影、聽音樂、使用社交媒體等,還能控制家里的燈光、窗簾和可視對講等設備,一個終端能極大提升生活、娛樂和工作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