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索尼似乎是一場馬拉松。
4月1日,52歲的平井一夫正式接替霍華德·斯金格出任索尼CEO。走上講臺,他面帶微笑地說:“現在是索尼求變的時刻,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逼骄环蛴檬肿龀隽恕癗o.1”的手勢。
在獨立操作的電子產品時代,索尼獨領風騷。而在數碼、互聯網時代,索尼變得步履蹣跚。索尼前兩任CEO早就呼喚,索尼要迎接互聯網時代;而斯金格也努力推動索尼的硬件與內容融合,然而仍沒有徹底扭轉局面。
2011財年(截至今年3月底),索尼的銷售收入達64932億日元(約792億美元),同比減少9.6%;虧損4567億日元(約56億美元),虧損額較2010財年擴大了76%。盡管遇到了日本大地震、泰國大洪水、歐美經濟不振、日元升值、中韓企業(yè)挑戰(zhàn)等困難,但也不能掩蓋索尼所有的問題。
連續(xù)四年的業(yè)績虧損,讓索尼倍感壓力。作為二戰(zhàn)后日本在全球崛起的象征,索尼太需要重拾自信。
四平八穩(wěn)的“藥方”
4月12日,平井一夫宣布了改革方案:2012財年斥資750億日元轉讓中小型液晶、化學產品及電動汽車電池等業(yè)務,并加強數碼影像、游戲、移動業(yè)務,這三大核心業(yè)務2014財年將向索尼電子貢獻70%的收入和85%的營業(yè)利潤;2014年,索尼要實現8.5萬億日元銷售額、超過5%的營業(yè)利潤和10%的凈資產收益率,其中電子業(yè)務的銷售占6萬億日元。
平井一夫就像醫(yī)生一樣,對虧損、低利潤、負現金流、缺乏協(xié)同、前景有限、非獨立運作的業(yè)務施行“切除”手術,相應裁員一萬人。對重災區(qū)彩電業(yè)務,極力讓其變“輕”:先是出售與三星合資的液晶面板工廠50%的股份;再是提高彩電整機外包生產的比例,同時將電視機型號減少40%,今年努力使電視業(yè)務的固定成本降低60%,運營成本降低30%。
過去十年,索尼一直試圖適應互聯網時代,但是它仍然保留著龐大的制造工廠,擁有168200名員工、2000多款產品,從耳機、醫(yī)療打印機到好萊塢3D電影的生產設備。
蘋果手機黑白兩款,通吃天下。索愛手機已經不堪重負。去年索尼花10億歐元,從愛立信手中買下合資公司余下50%的股份,希望在落后一步的智能手機領域迎頭趕上。
平井一夫表示,公司有著牢固的根基去充分利用索尼廣泛的電子產品線,結合豐富的娛樂內容資產,以及不斷增長的網絡服務,去帶給全球的顧客一種新的、激動人心的生活。
盡管不愿承認,索尼今后將走類蘋果化的模式,即“軟硬兼施”。它正在整合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研發(fā)、設計及銷售;利用其影視、音樂和游戲的資源,打造“SonyEntertainmentNetwork”網絡服務平臺,擬推出新的移動產品并建立新的業(yè)務模式;推動PlayStation3等游戲機與PlayStationNetwork(PSN)的游戲內容平臺結合。
但是,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索尼要在2014財年實現扭虧仍然充滿挑戰(zhàn)。
手機,蘋果有優(yōu)勢;電視,三星是勁敵;電腦,惠普、戴爾、聯想都很強;數碼相機,則碰到佳能、尼康的競爭。索尼致力拓展的醫(yī)療業(yè)務,西門子、三星等也在發(fā)力。“索尼需要真正的拳頭產品和支柱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