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得不進行的“豪賭”
“彩電業(yè)進入平板時代,使得彩電業(yè)再次成為朝陽產業(yè)”。長期研究家電行業(yè)趨勢的羅清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到2015年,中國將停止模擬電視的轉播,完全進入數字電視時代,這就意味著大量的電視需要更新換代。而國家正在進行的“家電下鄉(xiāng)”“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也使得平板電視銷量倍增。中國現在電視機的保有量是4億臺,今后幾年,平板電視的銷售規(guī)模將達到每年6000萬臺至7000萬臺之間。
彩電業(yè)巨大的蛋糕擺在面前,意味著一場戰(zhàn)爭正在打響。
2009年9月底,長虹內部提出,應在短期內快速擴大彩電的市場份額。但長虹在技術上的投入也引來爭議。有媒體把長虹60億元投資等離子屏稱之為“豪賭”,認為花大價錢投入平板技術在未來的前景并不明朗。對此,長虹多媒體產業(yè)公司新渠道經營部部長易偉表示:“花多少錢,也要擁有自己的顯示屏。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如果沒有產品定義權,未來彩電業(yè)迎來的第三代——互聯網電視時代,長虹就連還手之力都沒有了。”
嵌入自己的軟件和集成電路,在彩電業(yè)界稱作“產品定義權”。自從2003年起,為了跟平板顯示屏技術對接,長虹每年投入近20億元建立四大技術平臺,即集成電路設計能力、嵌入式軟件設計能力、工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工程技術能力,并沿著新的商業(yè)模式——3C(家電、通訊、電腦)融合邁進,已經打通了產品、服務、內容的界限。
互聯網電視時代的腳步已經臨近。2005年,中國電視產業(yè)提出向3C(家電、通訊、電腦)融合邁進,在2008年前后已經發(fā)展為4C融合,即計算、通訊、消費電子和內容的融合。
“互聯網電視時代,彩電最終成為一個顯示屏,未來電視可能變成贈送,彩電企業(yè)最終的爭奪,將會是內容服務的爭奪,這是所有能看清未來方向的企業(yè)間的共識。”易偉進一步解釋說,內容服務需要在電視屏和模組中嵌入自己的軟件,而進口別人的屏,顯然無法做到這一點。
“我們正在定義的新型電視機,可以實現與人的交互功能,遙控器是手機、鼠標的共用體,超越了人們腦海中電視的想象概念!遍L虹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表示,他認為,未來彩電的目標,是把人從書房重新拉回到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