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曾經(jīng)一度輝煌,但由于商業(yè)環(huán)境的迅速改變,三洋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戰(zhàn)。從技術變革、產(chǎn)品競爭一直延伸到營銷、市場,再到組織架構及管理層危機,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層層地向下倒去。
如果還記得,長虹的APEX事件,問題在倪潤峰時期已經(jīng)存在,何以要等到趙勇上臺才得以深度暴露?很簡單,因為趙勇根本不想為倪潤峰的錯誤買單。
同樣的問題出在三洋。
2007年2月23日,距離三洋電機2006財年結束的3月31日還差30余天,一場假賬風波開始在“三洋”的上空盤旋。
日本媒體(《朝日新聞》)披露:三洋涉嫌對2004財年中子公司的賬目進行粉飾,對子公司原本虧損的約1900億日元未能全部并賬,只在對外的財報披露中填寫了500億日元的虧損。
“這嚴重違反了日本的會計準則與信息披露的原則,三洋有可能重蹈安然事件的覆轍�!睔W美媒體對此評論犀利。
安然的前車之鑒令人觸目驚心,“但是,應深入反思的是,有意為之的假賬行為是否就是平地波瀾,其背后是否隱藏更深刻的管理問題呢?”一位來自澳洲會計師公會的財務人員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