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TCL發(fā)布6月份銷售數據的公告顯示,該公司6月份在全球銷售液晶電視較去年同期增長349.8%。然而TCL僅是個案,距離奧運會開幕還有半個多月,北京的數字電視機頂盒更換業(yè)務已經開展到了五環(huán)外,高清奧運的承諾正在兌現中,各品牌的液晶電視銷售均處于高增長階段。
但是,與此背離的是,幾年前高調進軍液晶顯示器的IT廠家們在液晶電視的銷售中并沒有太大起色。日前,國美和蘇寧為備戰(zhàn)彩電銷售旺季而與廠商簽訂的采購大單中,傳統彩電巨頭占據所有份額,IT品牌則全線敗北。根據權威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在國內市場排名前十的品牌中依然沒有傳統IT廠家的身影。IT品牌的液晶電視,為何還在遭遇困境?
緣何難見豐厚回報
目前,包括戴爾、惠普、摩托羅拉、冠捷、愛普生、七喜、華碩、優(yōu)派、明基、清華同方等諸多IT大廠都已經先后推出自主品牌液晶電視產品。
不過,液晶電視只是IT品牌手中主要產品線之外的一個副產品。也就是說,液晶電視多為在不影響主力產品銷售的前提下,可以花一部分精力來運作的產品線。所以,這塊業(yè)務僅僅是個補充,而不是對未來的戰(zhàn)略部署;谶@樣的看法,液晶電視業(yè)務很難獲得很好的公司內部資源和人力資源,也就不容易見到豐厚回報。
其次,銷售模式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早期試水液晶電視是顯示器廠家,對液晶電視抱以很高的期待,紛紛進軍家電賣場,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又退了出來。早在2006年,AOC和明基就經歷在家電賣場中不愉快的經歷,而退出轉而去尋找其它更合適的銷售模式。
更為重要的是,傳統的IT渠道對于銷售液晶電視并沒有很好的經驗,尤其是針對的客戶群與購買液晶電視的群體有很大不同。很長時間里,購買IT品牌液晶電視的用戶都是基于對于該品牌顯示器或者PC機的認同感而產生購買,這并非是一個作為液晶電視的生產廠家所愿意看到的。
新領域需要新品牌拓展
對于IT品牌而言,原有的品牌優(yōu)勢是在IT領域,而家電領域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這種品牌知名度不僅主導著消費者的選購喜好,更決定著該品牌產品在行業(yè)內的地位,進而影響著家電連鎖巨頭對企業(yè)的待遇。
很多IT品牌液晶電視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進入家電賣場的時候,很難找到一個好的位置,因為好的位置都留給索尼、海信、飛利浦等傳統家電品牌了。而且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不僅位置不好,可能還有更高的入店費,潛規(guī)則的制約也讓IT品牌在家電領域有種說不出的苦。
另外,在二三線城市,品牌影響則更為重要。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城市,IT品牌的影響力因為綜合市場宣傳的受益,還可以延伸至家電領域。但在二三線市場,這種影響力幾乎歸零。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到了這類市場,別說是索尼、飛利浦,就是任何排名靠后的國產品牌,都要比IT的世界500強企業(yè)名氣要來的大得多。
因此,在不同領域的品牌拓展也成了制約IT品牌在家電市場發(fā)展的一個主要障礙。
長期堅持仍不失機會
事實上,IT品牌推液晶電視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事。
首先,家電產品信息化、通訊化和計算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3C融合的大趨勢使家電產品、數碼產品、IT計算類產品以及通訊產品走向功能交叉、內容共享的綜合化及網絡化應用。這種綜合的應用集成使IT產品與家電產品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IT廠商選擇擴充產業(yè)鏈是必然的趨勢。
尤其是在上游供應鏈方面,IT品牌尤其是顯示器廠家都與上游面板廠有長期良性的來往,在技術已經不存在問題的前提下,多做一條產品線,去尋找新的利潤點也是一個必然。
所以,貴在堅持,再加上好的營銷模式,IT品牌液晶電視的前景還是有的。
作為IT品牌家電產品,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種渠道方式,將液晶電視與既有的IT產品組合起來,以專賣店的方式進入市場也是一條重要的市場開拓途徑。專賣的良好運營不僅是一種銷售渠道,同時它對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巨大幫助。另外,市場宣傳活動可以借鑒家電品牌的做法,拋棄IT生澀的廣告產品介紹,換以生動的路演和促銷未嘗不是一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