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解讀液晶電視面板尺寸的中外策略

來源:科技日報 更新日期:2007-09-05 作者:何丹嬋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中怡康數(shù)據(jù)顯示,40英寸以上大屏彩電呈現(xiàn)增長趨勢,2006年40英寸的前2強和42英寸的前3強均是洋品牌,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外資品牌清晰的大屏尺寸策略值得國內廠家研究,國內廠家的中庸之道在大屏彩電市場已經水土不服。

    中怡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呈現(xiàn)增長趨勢。僅去年40英寸液晶電視的銷量達到所有液晶電視銷量的11%,市場總銷量為28萬臺,三星、索尼、海信、TCL、創(chuàng)維分別以24.33%、22.4%、12.91%、9.5和7.81%的市場份額占據(jù)五名。而42英寸液晶電視的市場占有率也高達10%,市場總銷量為24.9萬臺,東芝、LG、飛利浦、海信和創(chuàng)維分別以13.83%、13.67%、11.71%、10.86%和10.68%的市場份額分列市場前五名。

    外資品牌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領跑國內平板電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國內品牌對洋品牌輪番發(fā)起價格戰(zhàn)無力回擊。從表面上看,外資品牌似乎是以品牌和價格的優(yōu)勢搶占平板份額,但根據(jù)國美、蘇寧、大中等家電連鎖多個門店的走訪,外資品牌清晰的大屏尺寸策略值得國內廠家研究。

    40和42兩大陣營

    在國美萬柳店一位負責LG品牌姓金的客戶代表介紹,LG和飛利浦大屏液晶電視的主打尺寸是42英寸、47英寸和50英寸,而三星、索尼力推的是40英寸、46英寸、50英寸和52英寸。40和42、46和47成為這兩大陣營的兩個分水嶺,但夏普卻是以42英寸、46英寸、52英寸和65英寸這樣一套獨特的規(guī)格作為主導。

從整機廠商的選擇來看,國內廠商對兩大陣營持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庸態(tài)度,同時反映出廠商對主導國內大屏的方向不太確定,與合資、外資品牌清晰的策略形成鮮明的對比,實際上,這正是外資品牌在大屏彩電搶得先機的關鍵因素。

    上游廠商的兩大陣營的競爭促進面板價格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整機企業(yè)既可選擇做40英寸,也可選擇42英寸,大部分國內廠商都選擇坐收漁利的方式達到利益最大化,策略的同質化和對主導尺寸的定位不一從而導致終端市場40英寸和42英寸液晶電視整機陷入價格混戰(zhàn)。

    在40英寸和42英寸的價格區(qū)間中,從8000元到11000元都是這兩個尺寸的覆蓋區(qū)域,由于國內各大品牌各自為政,價格頗為混亂,有的品牌42英寸僅8000元,而有的40英寸超過10000元,消費者對這種無序狀態(tài)表示看不懂。

    卓躍首席分析師龐亞輝表示,40英寸向上面臨到42英寸的競爭,向下則面對37英寸的競爭。早期的30英寸輸給32英寸主要輸在規(guī)模效益,無論從面板廠投資效益或是供給量來看,都是32英寸遠勝過30英寸,背光模塊等供應廠因為32英寸出貨量大,會將燈管、導光板等產能向32英寸靠攏。

本文導航
  • 第1頁:40和42兩大陣營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