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問題頻出國產品牌集體虧損 平板電視走到十字路口
索尼平板電視出問題,業(yè)內人士表示,在平板電視快速增長的繁榮背后,掩飾不住市場殘酷競爭與產品技術更新快而顯現(xiàn)出來的危機。2005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呈雪崩式爆發(fā),全年銷量達到190萬臺,比2004年65萬臺銷量增長了192%。有關預測顯示,2006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仍將繼續(xù)保持這種旺盛的需求,全年銷量有望達到500萬臺,而且這種美好前景可能會延續(xù)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但是市場卻在這個春節(jié)之后變得異常脆弱。索尼問題打擊了洋品牌索尼發(fā)布“關于對特定范圍的液晶背投電視和液晶電視進行免費軟件升級的通知”距離去年11月索尼宣布批量召回數(shù)碼相機僅三個月。索尼目前的窘境,用“禍不單行”這四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價格戰(zhàn)讓國產電視集體虧損與索尼欲在電視市場重塑輝煌的坎坷道路相比,國產品牌也并非走得一帆風順。去賣場轉一圈,經常能看到同樣是26英寸液晶電視,最低售價6000元,最高售價2萬元;37英寸最低售價萬元以內,最高也達到了2萬多元。據業(yè)內人士介紹,液晶電視的主要成本在于液晶屏占到了80%,其他20%則是一些塑料等零散材料,目前37英寸液晶電視的成本至少也要達到1.1萬元。由此可以推算,萬元以內的37英寸液晶電視基本屬于賠錢賺吆喝。
價格戰(zhàn)帶來了消費市場的空前繁榮,但仍無法擺脫虧損的陰影。有資料顯示,2005年平板價格戰(zhàn),平板電視行業(yè)利潤從2004年8月前的毛利50%,已經驟降至2005年8月的毛利15%,凈利3%以下。有專家預測,如果2006年國內平板電視銷量超過500萬臺,平板電視的銷售額將占彩電行業(yè)的50%以上,如果平板電視虧損,就意味著彩電全行業(yè)將陷入虧損。
平板電視需要學習
業(yè)內人士認為,產生國產平板電視全行業(yè)虧損危機的原因在于缺乏掌握核心技術。但建設一條第六代液晶板生產線需要190億元,國內沒有一家彩電企業(yè)能獨自承擔。2005年本土品牌屢試不爽的“價格戰(zhàn)、打渠道”之類的“中國功夫”已經不靈了,合資品牌已經全部掌握了“中國功夫”,并在本土發(fā)揚光大,從研發(fā)到生產,從銷售到服務,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實施步步為營的“陣地戰(zhàn)”。而本土品牌這個時候想要突圍就必須向洋品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