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差異化崛起 首屆曲面電視節(jié)引爆彩電消費新浪潮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16-01-18 作者:佚名

    1月16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商業(yè)協會主辦,三星、TCL、海信等曲面電視企業(yè)戰(zhàn)略支持的首屆中國曲面電視節(jié)開幕式在中華世紀壇舉行。會上,全體嘉賓共同見證了曲面電視世紀展示揭幕儀式。此外,主辦方和TOP100渠道商聯合推薦曲面電視暢銷品牌,并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差異化崛起 首屆曲面電視節(jié)引爆彩電消費新浪潮

    2016年,OLED、量子點、ULED、激光影院、裸眼3D等,電視顯示技術之爭將會愈演愈烈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曲面電視則從形態(tài)上另辟蹊徑,避開鋒芒,開拓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實現了差異化崛起。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曲面電視的性價比正逐步走高,三星、TCL、海信等傳統廠商都將競逐重點放在了曲面電視上。

    在發(fā)布會嘉賓對話環(huán)節(jié),三星電子大中華區(qū)副總經理劉峻光表示,曲面帶來的不僅僅是外觀的變化,更是新的視覺顛覆性的體驗。三星已將曲面定為品牌高端機型的標志,并將極大地豐富產品線。視角更廣泛、對比度更出色、沉浸式體驗、畫面更真實無失真等,曲面電視所具備的這些優(yōu)點使其成為家電賣場中當之無愧的寵兒。奧維云網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三星、海信、TCL等大牌彩電廠商搭載最尖端技術高標高配的曲面電視在北上廣深滲透率則達到市場總規(guī)模的25.6%,65英寸及以上滲透率已超過50%,三星曲面電視更是高達74%。并且2016年仍將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

    在彩電銷量整體放緩的背景下,市場上的主流彩電企業(yè)都試圖利用差異化的創(chuàng)新來突出重圍,經過近三年的市場培育,以及產品性能、硬件等方面表現的提升,曲面電視已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可以預見的是,2016年彩電廠商們在曲面屏產品方面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中國家用電器商業(yè)協會理事長彭寶泉認為,中國首屆曲面電視節(jié)的開幕將掀起一股曲面電視風暴,引領市場競爭和消費選購的發(fā)展方向,進一步帶動曲面電視的熱銷,加速曲面新品的市場化進程,為彩電消費提供新的增長點。

強強聯合 打響曲面電視普及戰(zhàn)役

    目前,三星、TCL、海信是曲面電視陣營中的主力。隨著這三家彩電企業(yè)的力推,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加入到該陣營中來。彭寶泉在發(fā)言中指出,協會聯合三星、TCL、海信等主流品牌曲面電視廠商,以及協會內外家電渠道商共同參與本次首屆曲面電視節(jié),目的是通過聯合造勢,形成全國推廣曲面電視的廠商主推陣營,讓消費者享受全球市場同款同步的曲面電視視覺體驗,使曲面電視更快地進入千家萬戶。目前三星、海信、TCL三大曲面巨頭市場份額已經高達90%以上。

差異化崛起 首屆曲面電視節(jié)引爆彩電消費新浪潮

    三星電子大中華區(qū)副總經理劉峻光介紹了三星曲面電視在全球范圍的市場表現,三星憑借完美的曲面設計、對色彩的嚴苛要求以及強大的高端產品陣容,成為了用戶購買曲面電視的首選。Display Search數據顯示,在全球曲面電視市場,三星占有率高達80.7%。

    TCL多媒體副總裁、中國區(qū)業(yè)務中心總經理李璐在發(fā)言時則透露了2016年TCL的曲面布局,再度升級曲面陣營,將量子點與曲面完美結合,形成強大的曲面生態(tài)格局,力爭2016年TCL曲面電視市場占有率上再上一個新臺階。

    青島海信電器營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劍涌表示,2016年,海信將借助技術積累的優(yōu)勢,重點推廣8K ULED曲面電視、薄型曲面電視等個性化新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作為海信2016年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一環(huán),曲面電視將成為海信中高端產品的標配。

    彭寶泉理事長表示,電視屏幕經歷了由凸到平、由平到曲的“進化”,這是科技發(fā)達的代表也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三星、海信、TCL等中外彩電企業(yè)的推動下,以及全國家電渠道百強企業(yè)的積極參與和聯動促銷下,首屆中國曲面電視節(jié)將發(fā)揮其平臺價值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曲面電視企業(yè)參與,共同迎接屬于彩電產業(yè)曲面時代的全面到來。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