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力量”豈需“舊人物”“讓百寸巨幕彩電普及”,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是,如何實現這個理想卻是一份“難度很大”的任務。激光顯示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固然從技術和產品形態(tài)上滿足了“私家影院”這類家用大屏顯示的客觀需求:例如激光影院電視,告別了傳統投影機的小黑屋模式,可以在白天應用,具有電視機般的觀看效果;
搜 索

跨界變革:吃螃蟹的海信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15-12-11 作者:蕭蕭
分享到:
第116期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新力量”豈需“舊人物”

    “讓百寸巨幕彩電普及”,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是,如何實現這個理想卻是一份“難度很大”的任務。

    激光顯示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固然從技術和產品形態(tài)上滿足了“私家影院”這類家用大屏顯示的客觀需求:例如激光影院電視,告別了傳統投影機的小黑屋模式,可以在白天應用,具有電視機般的觀看效果;同時還具有高對比度、高色彩、急速反應時間、長壽命、無耗材成本、高觀看舒適度、低使用空間限制、易于搬運安裝的特點,與液晶電視、傳統投影產品具有顯著的體驗差異。但是,真正實現一個新產品技術的市場化,卻是遠非一句“技術優(yōu)越”就可以做到的。

    激光顯示技術,摸爬滾打的時間不短。國內,早在80年代末期,就提出了激光顯示的概念,并有持續(xù)的研究和跟進,提出過原型產品路線圖、進行過試驗產品驗證。2002年三星首次嘗試80英寸激光背投電視機,那時候激光光源還只能提供1000小時的使用壽命(海信現在是20000小時)。2005年美國德州儀器展示過一種厚度只有10厘米的激光背投平板電視機,顯示尺寸42英寸(海信現在是120英寸),但后來并未實現市場化。2008年中科中視的激光投影機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連續(xù)商用實踐的機會,并成為“科技奧運”主題的一個因子(海信現在擁有兩代產品、三大尺寸、覆蓋曲面、平面、3D多種形態(tài)的家族化產品體系)……

“新需求”更需“新人物”

    正是這些漫長的歷史積累,才有了今天激光顯示技術的成熟和市場化。但是,也因為這些歷史的“沉重”,讓更多的廠商在激光顯示上“有些猶豫”。

    對于彩電企業(yè),推廣激光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兩方面:第一,市場能不能有效接受,形成規(guī)模效應;第二,與投影廠商,這些長期玩光源、光閥成像顯示體系的企業(yè)比較,彩電廠商能不能獲得市場優(yōu)勢。對于投影企業(yè)而言,推廣激光顯示所面臨的問題更多一些:第一,與傳統投影業(yè)務的重合與競爭問題;第二,與彩電產業(yè)話語沖突問題;第三,在更廣闊的家庭消費者中的品牌形象認可問題。

    也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激光電視顯示市場現在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廠商態(tài)度:如,海信這等強力支持者,也有一批新興創(chuàng)業(yè)的投影品牌想以此作為洗牌的籌碼,更有更多的彩電和投影廠商采用跟隨的方法、試探的態(tài)度在猶疑中緩慢前進。

    “技術問題解決之后,其實就只剩下一個問題:消費者的認可”,海信認為,與其很細膩的分析出那么多要“關注的問題點”,而“恐前避后”,不如“提綱契領”的抓住新技術市場化的最核心要點。

    即,消費者如何認可激光顯示這種產品。有了消費者的認可,也就不存在“誰來做”的問題,不存在“不同的或者新老產品市場重疊與沖突”的問題。因為,消費者的認可就是最終的指揮棒,跟著他走是光明一片;逆向而行,即便已經有再多的成就,也最終會成為“時代棄兒”,而沒落。

    消費者的認可,這是今天激光顯示產業(yè)真正的核心。海信認為,實現消費者對激光顯示的買單,至少有兩個層面需要進一步突破。

    第一, 產品實現上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如上文中的歷史與今天的對比,激光顯示已經成熟,是完全可以大規(guī)模市場化的技術。但是,如何應用在產品創(chuàng)新上,給消費者帶來一站式、簡潔而優(yōu)異的體驗還是待解課題。海信第一代激光影院產品,定位高端,追求顯示效果、音響效果、操控與智能網絡效果的三位一體的優(yōu)越體驗和全套式私家影院解決方案。12月9日,海信拿出來全球第一款曲面激光電視、全球第一款120英寸激光電視、最新的高效激光光源系統和全新改進超短焦光學組件系統、最新海信智能電視生態(tài)體系……為激光影院電視創(chuàng)新再填砝碼。未來,海信還將在新品上不斷創(chuàng)新,推出在顯示性能、價格指標、智能化水平和生態(tài)化程度上各具特色的系列化產品。海信表示,明年將是激光電視產品的一個關鍵市場節(jié)點,更是激光全面走入家庭的開始。

“新需求”更需“新人物”

    第二, 產業(yè)實踐上,激光顯示亦須不斷革新。一方面,傳統投影機廠商雖然多數涉足激光電視產品,卻沒有告別“商用模式、商用思維”,缺乏“對消費市場運作規(guī)律”的把握。另一方面,主打“彩電”概念的激光顯示廠商,亦沒有形成一致的“產品和市場標準”——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廠商雖然意識到“彩電”化是激光顯示的未來,其自身卻不是彩電企業(yè),缺乏相關的能力和經驗。

    “重新勾勒一個屬于彩電的激光顯示版圖”,而不是在“投影”名目下的“修修補補”,應當成為激光顯示產業(yè)的共識——海信如此表示。無論從針對的主要市場對象、主要消費和應用需求與習慣,還是激光電視這等產品的體驗效果看,海信激光影院電視都與傳統投影截然不同。這就根本上決定了,用做投影的方法做激光電視,沒有好的前途,甚至沒有前途。

“新需求”更需“新人物”

    所以,激光顯示產業(yè)真正走進消費者,必然面臨一個“誰最適合挑起重擔”的命題。對此,海信認為,激光影院電視的最終形態(tài)一定是“彩電”化的。在功能和體驗上靠近彩電,在市場細分屬性上是超大電視解決方案,在營銷價值上是“大眾化、品牌化”市場……也就是說,海信這類彩電品牌,尤其是彩電行業(yè)的領先者,才最具有推動激光顯示走入普通消費者的“各項資源”

    “新技術”必然需要新人擔綱,更或者已無需“舊人物”——這不是說激光電視市場沒有投影廠商的“分羹余地”,而是說“投影廠商必須以全新的姿態(tài)”來應對“激光顯示”作為一項“彩電技術”的崛起:舊瓶裝新酒,恐怕是賣不出去的。

    研究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彩電市場規(guī)模達到4500萬臺。這其中,至少有5%以上的需求是高端電視,10%以上的需求是大尺寸電視。而隨著彩電產業(yè)大型化的發(fā)展,這一數字比例還將快速提升。例如,2014年55英寸液晶電視市場占比只有12%,而目前這一數字已經提升到25%。

    這些數字意味著,哪怕只有少部分消費者選擇激光影院電視作為高端電視或者超大尺寸電視,激光顯示也會有一個數百萬臺規(guī)模的市場。即便,未來激光影院電視的產品價格大幅下降,這也意味著者一個數百億級別的產業(yè)板塊:按銷售金額算則超過2014年國內投影產業(yè)的總和,更是現有家用投影產業(yè)的數十倍。

    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未必會一帆風順,前進路途中難免有未及預知的風險。但正如那句話:“當大家都看明白的時候,往往一切都晚了”。要想在創(chuàng)新經濟中立住腳跟,勇氣與戰(zhàn)略一個都不能少。前者是主觀的精神能動性,后者則是細膩而科學的分析。海信激光影院的實踐,以及其對彩電和投影產業(yè)顛覆性的預言,恰是勇氣與戰(zhàn)略的和諧統一體。

視觀察

中國互聯網唯系統關注高端視聽影像產業(yè)發(fā)展根本規(guī)律的新聞欄目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