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全球彩電市場迎接“過剩”時代

全球彩電市場迎接“過!睍r代(2)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12-03-15 作者:佚名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面對全球液晶顯示行業(yè)面板市場的轉變,三星已經將注意力的重點轉向了下一代顯示器件OLED。國內面板巨頭京東方也已經啟動中等世代線的OLED面板工廠項目。更新技術的出現和加速普及化,已經說明傳統平板顯示遇到了一些瓶頸——這些瓶頸是三星、索尼這樣的領頭羊也無法突破的。業(yè)界人士更是普遍承認,在適合大規(guī)模普及的液晶及等離子顯示產品領域,已經面臨著“技術枯竭”的危險(那些更高標準的液晶技術——例如更高分辨率、更高亮度、超窄邊拼接等,只是特種行業(yè)的寵兒,不會成為彩電這個主體市場的真正競爭者)。

    事實上,液晶面板和等離子面板過剩的不僅僅是產能,更包括“性能”和“工藝”。目前,液晶面板顯示性能水平已經非常優(yōu)秀,配合LED新興的光源技術,無論是在反應速度、色彩還是節(jié)能指標上都已經接近家用市場需求的極限。以八代線、8.5代線、10代線為代表的大尺寸線工藝,亦已經能夠經濟的提供60英寸液晶面板——這被認為是家庭需要的彩電的尺寸上線了(如果更大,則可能房間裝不下、地板不能承受那樣的重量、或者失去經濟性)。

    “性能過!,這還不僅僅是彩電面板面臨的問題,也是彩電“芯”同樣面臨的問題。例如,2010年以來作為全球高端計算芯片供應商的英特爾提供的PC芯片的升級速度、新品發(fā)布速度、新品的“新”技術比重,以及舊款產品的下架速度都已經明顯放緩。再例如,早期電腦高端繪圖芯片價格非常昂貴,十年前能夠流暢處理高清畫面的芯片都會是高檔產品,而目前處理高清視頻流和渲染流已經是普通的集成型芯片,甚至APU內置顯示芯片都能輕易完成的“必備標配”:彩電用IC產品的設計復雜性通常不及PC產品,同時智能電視也可以大量采用基于PC的芯片設計,由此不難看出彩電IC產業(yè)也已經面臨產能和性能雙雙過剩的時代。

    2010年以來,全球彩電市場發(fā)生的供應鏈變化主要體現在主要器件的產能增長超過市場增長,產能逐步過剩;產品性能指標較此前已經大大提升、性能水平幾乎可以滿足各類型的市場應用,性能過剩也已經不是秘密等兩個方面。

    面對占彩電產品核心采購成本最關鍵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屏幕和芯片的雙雙進入“產能、性能”雙重過剩時代,帶給彩電企業(yè)的變化不僅僅是“采購變得容易”,“買”方市場帶來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優(yōu)勢,更意味著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日益嚴重,和終端成本競爭因素在產品銷售價值中的比重的日益提升。——投影時代網分析認為:這些變化,將成為國內彩電企業(yè)和全球彩電企業(yè)接下來必須認真對待的“核心問題”。

 標簽:
本文導航
  • 第2頁:全球彩電市場迎接“過!睍r代(2)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