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英寸液晶面板4月份的價格還是200多美元,到8月已經下調到165美元,下調幅度超過17%.且這輪降價,是韓系面板廠殺價搶占市場占有率,引發(fā)新一輪的面板價格恐慌性殺盤所致。這則消息,對于9月份即將產出第一塊屏的京東方合肥第6代TFT -LCD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好兆頭。
京東方合肥第6代即將于9月初出產第一塊屏,其位于北京的8.5代線主體廠房也于7月底封頂,預計明年三季度投產。與此同時,深圳TCL的8.5代線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預計2013年投產。
由于總是比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的LCD產業(yè)落后一個甚至幾個節(jié)拍,中國大陸LCD企業(yè)是總價格競爭中的弱者。京東方作為國產液晶面板行業(yè)的龍頭,在過去八年時間,賬面虧損額已達37.7億元。對于京東方、TCL等國產液晶面板廠商來說,其未來一兩年內即將投產的8.5代線,會不會再次陷入“投產之日即虧損之時”的尷尬境地?
8.5代線的燒錢游戲
7月底,“京東方TFT-LCD6代線項目銀團貸款合同簽字儀式”在合肥舉行。在簽字儀式上,京東方與由國家開發(fā)銀行牽頭,中國民生銀行、徽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共同組成的銀團正式簽署總額7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合同。該筆貸款將全部用于京東方第6代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的建設及運營。
這已經不知道是京東方第幾輪的融資舉措了。在這次75億貸款之前的一個月,京東方通過臨時股東大會表決,將此前定向增發(fā)的股票價格由4.64元/股下調至3.03元/股,募集金額不變,仍為100億不變,這意味著京東方將增發(fā)更多的股票。
在過去的8年內,嚴重缺錢的京東方通過多次增發(fā),僅在資本市場上的募資額就達到180億元。這些募集來的錢,以及為數(shù)上百億的銀行貸款,都用來建設LCD生產線。而截至2009年底,京東方的賬面虧損已經接近40億人民幣。據(jù)了解,京東方合肥6代線總投資175億元,而京東方位于北京的8.5代線,投入規(guī)模更是高達250億。
TCL同樣也在想方設法為其8.5代線籌集資金。2009年底,TCL開始計劃募集45億元投入8.5代線,從那時起,TCL開始通過各種渠道籌資,包括李東生本人也拋售、抵押股權換取現(xiàn)金。而深圳市政府、廣東省政府對該項目補助已累計達到15.52億元。近日,有消息稱,韓國三星集團決定參與TCL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投資額大約在20億~30億元人民幣。隨后TCL集團證實三星確實有意向,但雙方尚未正式簽署協(xié)議。有分析認為,TCL希望引入三星投資,應該與該公司資金壓力不無關系。按照計劃,TCL8.5代液晶面板項目總投資245億元。
產能過剩或讓國產8.5代線承壓
對于8.5代線的未來“錢景”,國產廠商都寄予厚望。
京東方就表示,目前面板產業(yè)還處于發(fā)展期,預計在2016年前后達到成熟。而屆時中國大陸市場液晶電視需求量為8000萬臺左右,需要約6條8.5代生產線。即將投產的合肥6代線預計達產后,可年產各類液晶面板約1800萬片,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20億元。8.5代線投產后,公司肯定會有好的收益。
京東方是為家電廠商供應液晶面板,自己不做家電。對于本身就是家電企業(yè)的TCL來說,發(fā)展高世代面板的理由就更充分。李東生就表示,“如果說LED背光、3D等技術是加法效應,那么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投產對于中國彩電來說則是乘法效應!盩CL運作高世代線的子公司華星光電CEO賀成明也透露:“2013年投產后,1750萬片的產能中TCL集團會自己消化一半,另一半可以供給其他電視機廠商!
不過,國產廠商的如意算盤能否印證,卻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在京東方啟動5代線項目前,按照當時市場價格測算,京東方5代線投產后將形成每年120億元左右的銷售收入和11億元利潤,足以維系企業(yè)的高負債發(fā)展模式。然而,在韓日系廠商和中國臺灣液晶面板大佬的價格戰(zhàn)拖累下,在京東方5代線投產的2005年,就出現(xiàn)了12億元巨虧,2006年虧損額更創(chuàng)下17.7億元的紀錄。
業(yè)內人士對國產液晶面板的前景卻不那么樂觀。帕勒咨詢機構資深董事羅清啟就表示,隨著國內5-6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2012-2013年先后投產,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可能出現(xiàn)雪崩。
外資巨頭的殺手锏
液晶面板行業(yè)是一場燒錢比賽,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yè)落后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當我國5代線量產的時候,國外已經是6代線時代;當我國進入6代線時,國外已經迎來了8代線時代。相比內地廠商,國際巨頭如三星、LG、夏普和中國臺灣的友達光電等在生產工藝和產能規(guī)模上都占據(jù)優(yōu)勢,因此,這些廠商手中掌握著價格戰(zhàn)這一殺手锏。
就在京東方5代線于2005年投產時,日本和韓國的多條5代線的折舊已經結束,當年17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從220美元下降到120美元,這直接導致了京東方連續(xù)兩年巨虧。這樣的問題,在現(xiàn)在和未來同樣會遇到。在羅清啟看來,國產液晶面板廠商只能盡快趕進度,“如果投產時間延后,面臨已經結束資本攤銷的國外同行的惡性競爭;如果投產后出現(xiàn)虧損,投資沖動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8月以來的面板價格跌幅超出預期,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表示,引發(fā)這一波面板產能過剩有五大原因,包括:庫存過多;品牌廠希望改善毛利率,要求面板降價;中國市場需求薄弱;上半年太樂觀,導致產能全開;以及韓系面板廠積極的降價策略等因素。而其中,韓系廠商的價格戰(zhàn)最值得關注。
市場人士表示,友達與奇美等臺系面板廠紛紛減產,以確保面板價格穩(wěn)定,但韓系的三星與LG等業(yè)者不僅沒有減產,反而積極利用臺系業(yè)者減產之際,大打價格戰(zhàn),以積極拼搶市場占有率。中國市場是未來的主戰(zhàn)場,目前三星、LG、夏普、友達光電都在內地布局高世代生產線,屆時,國產廠商與這些巨頭之間的火并,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