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壁掛——平板電視發(fā)展的新趨勢

減少背光模塊實現(xiàn)液晶模塊薄型化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09-07-03 作者:Irene.JL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減少背光模塊 實現(xiàn)液晶模塊薄型化

    平板電視正在朝著薄型化的方向發(fā)展,正逐步走向壁掛,這也是個大趨勢。然而要真正做到這點兒,還需要各大平板電視廠商在克服技術難關上下功夫。

    以液晶電視為例,大家知道,液晶電視是由眾多光學元件構成的,在仔細觀察其結構之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真正決定液晶電視厚度的只有背光模塊和電源電路板。這兩種元器件占據(jù)著液晶電視的大部分厚度。如果我們能將其厚度大幅縮減,就能使得液晶電視真正實現(xiàn)超薄化。

    背光模塊則是更為重要的,因為電源電路板只占到電視面積的一小部分,而背光模塊則不同。它的尺寸和屏幕的面積大體相同,也就是說,背光模塊如果能真正實現(xiàn)薄型化,液晶電視也就自然能夠實現(xiàn)超薄化了。

    目前,實際應用當中的背光模塊的厚度大概是25-30mm,而厚度為15mm的背光模塊則有望在近期被投入量產(chǎn);到了2010年,厚度約為5mm的背光模塊則有望上市。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廠商開始致力于研發(fā)并推出厚度超薄的背光模塊,在這些年的各類電子展會上,一直都有下一代應用超薄背光模塊液晶電視面世。

    我們可以這么說,在背光模塊厚度的基礎上加上4至5mm,這便是顯示模塊的厚度。所以說,要想讓液晶電視的厚度控制在20mm,就需要將背光模塊的厚度控制在15mm以下,為了使當前25mm厚的背光模塊進一步縮減,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

    現(xiàn)階段,大型液晶電視的背光源通常采用的是直下式的背光方式。這種方式是在顯示屏背面排列許多支CCFL(冷陰極熒光管)作為背光源,將光照射到屏幕上。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地減小直下式背光源的厚度,由于CCFL和屏幕的距離會很近,就很容易使得屏幕上出現(xiàn)亮斑。

    另一方面,增加CCFL的數(shù)量或采用散射效率高的散射板,這都可以減輕亮斑的程度。但卻會遇到成本上升或發(fā)光效率下降的問題。在這一方面,日本的Victor公司做得不錯,它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推動了背光模塊的薄型化進程。其在08年推出的37mm液晶電視中就采用了20mm的夜景模塊,而背光模塊的厚度則應在15mm左右。在其顯示模塊中,CCFL的數(shù)量和以前保持一致,能在保證發(fā)光效率的同時,抑制了亮斑的產(chǎn)生,它也采用了包括局部亮度控制、優(yōu)化散射光學系統(tǒng)結構和光學模擬演示在內的一系列技術。

    而日立推出的35mm厚度液晶電視中,同樣也采用了厚度減小的直下式背光源,其厚度大約是以前產(chǎn)品的一半。該產(chǎn)品的顯示模塊厚度與Victor公司相同,同樣在20mm左右,背光模塊的厚度則是15mm。通過采用新型的散射板,它可以對熒光管間距進行優(yōu)化,產(chǎn)品中的亮斑也能得到有效抑制,這種電視的光源則采用了新型的EEFL熒光管,或者叫做外部電極熒光管。

   

 標簽:
特別提醒: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翻版/抄襲必究!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