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液晶面板漲價背后:“廈華”優(yōu)勢凸顯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07-05-21 作者:企通社

液晶面板漲價背后:“廈華”優(yōu)勢凸顯

    “誰掌握了上游資源,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最近的液晶電視面板全面提價,深刻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所在。

    進入4月以來,液晶電視產業(yè)爆發(fā)了自市場啟動后,上游面板界出現的首次價格回拉現象——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上游液晶面板廠家的一致提價,令主流液晶面板供貨價格普遍上漲了5%至10%。

    而以全球五大液晶面板廠之一的中華映管為第一大股東、始終蓄勢待發(fā)的廈華,則開始了掌控主動權。

上游價格飆紅  下游困境重重

    市調機構日前公布的5月上旬大尺寸面板報價顯示,針對19英寸、20英寸、26英寸、32英寸、37英寸等市場主銷尺寸的液晶面板,正呈現價格的全面上漲。而其中尤以出貨量最大的32英寸液晶面板為甚,供貨價格上調了大約20美元,成為此輪漲幅最大型號。據悉,這輪在全球范圍同時出現的液晶面板漲價,其實早自4月就已全面開始,而時至5月,更是全線飆紅。

    “這主要是由于不少液晶面板廠商已虧損嚴重,而為了在2季度能夠贏利,便均通過控制虧損尺寸產能及出貨量的方式,來提升液晶面板價格!蹦骋壕姘褰缳Y深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最為主流的32英寸液晶面板缺貨情況相當嚴重,目前產量已不足需求50%的現實,便是例證。

    “的確如此。”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研究總監(jiān)盛哲也認為,漲價的主要原因是面板廠商壓縮了主流型號供給,導致貨源減少,造成面板短缺的客觀現實。而上游液晶電視面板廠家紛紛漲價的消息,對于經營利潤本已十分微薄的國產液晶電視廠家來說,不啻為一個沉重的打擊。

    長久以來,液晶面板資源多掌握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上游企業(yè)手中,令國內液晶電視在產業(yè)鏈上存在極大隱患。而也正是核心技術缺失,產業(yè)配套不完整,使中國彩電行業(yè)陷入了同質化與低價競爭現象泛濫的不利局面,進而造成國產品牌核心競爭力下降、利潤急速下滑。據了解,2006年前三季度,國內彩電企業(yè)的平均凈利潤率僅為1.3%。海信、TCL、創(chuàng)維、康佳、長虹等國產品牌自今年年初以來都已出現明顯下滑。

    而與此同時,外資家電企業(yè)依托大型連鎖家電渠道,攜品牌與產業(yè)整合的優(yōu)勢,大幅調低價格搶占市場,與國產品牌短兵相接,此間最瘋狂的可謂是SONY,今年五一它的一款40寸液晶僅售7999元。從整個第一季度的市場表現看,外資品牌平板電視在一級市場的銷售額比重已占據一半。

    在此情況下,為了贏利及搶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市場分額,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便成為各液晶電視廠家的當務之急。但上游面板企業(yè)在供貨價格上所擁有的相當強勢的發(fā)言權,則意味著液晶電視廠家的成本將更難降到合理地步,從而使2007年液晶電視廠家究竟能否盈利成為一個懸疑。

獨家打通上游  廈華一枝獨秀

    然而,在一片緊張氣氛當中,于去年股權轉讓中后由中華映管控股,擁有打通上下游這一強大產業(yè)優(yōu)勢的廈華,卻因能夠在繼續(xù)保障成本優(yōu)勢的前提下穩(wěn)定獲得緊缺型號面板供應,而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羨慕。

    對上游液晶面板資源的穩(wěn)定掌控,令廈華在面對全球液晶面板漲價的大潮時,仍能獲得平板電視產業(yè)發(fā)展的主動權。

    而實施中的產能擴充計劃及資源集中在平板電視,更為廈華創(chuàng)造出了拉動銷售規(guī)?缭绞皆鲩L的機遇!肮酒桨咫娨暜a業(yè)正向上游戰(zhàn)略轉移,掌握關鍵器件核心技術,使廈華得以進一步完善平板產業(yè)鏈,進而大大增強了從上下游各個環(huán)節(jié)控制、抵御風險的能力,能夠達到從產業(yè)全局控制總成本及制定總體方針的目標!币怀掷m(xù)關注廈華發(fā)展的證券業(yè)資深分析師如是認為。

    隨著廈華自身產業(yè)優(yōu)勢的體現,公司基本面得到改善,管理層對效益的提高擁有強大信心。

    此外,強勢的良好出口基礎,令廈華便于實現大規(guī)模ODM。而業(yè)務的長期偏重出口,又提高了公司外匯風險管理水平。目前,其出口占收入比重50%以上。同時,廈華平板電視批量出口日本市場也在日前迎來了3周年,其出口量年均增長約700%,占到廈華全球總出口10%以上的份額,成為國產彩電對日出口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廠商。而此前廈華獲得聯(lián)合國采購、美國軍方采購等重磅消息也極大提升廈華品牌價值,形成了與其他國產品牌的差異化形象實力。

    外資分析師指出,此輪全面漲價絕對會造成面板產業(yè)景氣的關鍵性反轉。一方面,近來外資全面看好面板股,不斷大幅加碼;另一方面,5月份面板漲價幅度已超過各大面板廠家的原先預期,但當前面板上中下游仍希望持續(xù)缺貨、持續(xù)小漲價。而每月的逐月上漲,是有利于整體供應鏈結構的,獲利能力亦會得到優(yōu)化。故此,華映第二季轉盈有望。分析人士更認為,這個5月華映即可望轉虧為盈,較董事長林蔚山預估的6月份提前達成。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