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那么此次降價事件會不會給其他日系廠商帶來拋磚引玉效果,引起日系等離子的又一次集體降價?如果是這樣,這些低分辯日系等離子會不會以9000元左右的價格來對市場重新洗牌?面對如此低價策略,原本在萬元左右的國產低價等離子將會有什么樣對策?
降價事件始末
今年四月信息產業(yè)部發(fā)布了高清的國家標準,規(guī)定等離子電視分辨率要達到720線才符合高清標準。這一消息對等離子電視產業(yè)來說無異于是晴天霹靂,為按照這個標準衡量,42英寸的等離子電視,沒有一款可達到高清國標要求,業(yè)內人士形容高清國標對等離子行業(yè)是個毀滅性的打擊。很久以前等離子的價格還是高高在上,動輒上十萬元,這時的消費群體少,且對性能的要求也不高。而現(xiàn)在的等離子價格已經大大降低,達到了大多數(shù)家庭都可以接受的程度,消費者對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F(xiàn)在來說,符合標準的高清電視已經是很多家庭新的追求。
面對這種情況,目前的等離子電視產業(yè)無疑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所以趁現(xiàn)在的價格還沒有跌倒谷底,將低分辨率的等離子電視做低價拋售處理成了商家最為明智的選擇。五一黃金周期間正好又是一個銷售的熱季,提前降價不僅可以迅速處理掉低分辨率的等離子電視,減少庫存,將重點放在新產品的開發(fā)上,而且可以趁這個機會賣一個好價錢,不至于在以后價格更低的時候虧得血本無歸。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xiàn)了五一期間等離子電視大面積降價的情況。為了在市場中拔得頭籌,造成降價的幅度很大,特別是以日立為代表,其旗下一款42英寸42PD6000TC等離子價格降到了9999元,而在此之前的價格還在15000元左右,如此的降幅,也難怪有人驚呼9000元等離子的時代即將到來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
那么這種情況到底會不會引起其他日系廠商的連鎖反應,以9000元左右的價格來對市場重新洗牌,國產廠商將有何反應,會不會造成又一次等離子電視價格的雪崩呢?前面我們之所以先提到降價的原因,就是為此。
談價格要先從市場看起,自從彩電巨頭索尼、東芝先后淡出等離子電視市場以后,等離子電視產業(yè)曾經一度陷入低迷,而迫使這兩家廠商退出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等離子面板技術。隨著其他主力廠商產能的擴大,在全球平板市場,以松下為代表的等離子派系已經成形,目前能夠生產等離子屏的企業(yè)一共有五家:松下、先鋒、富士通日立、LG和三星。那為什么我們談論等離子電視一般都是42英寸呢?這是由于等離子電視本身的技術限制了等離子電視不能做得更小,而42英寸的等離子價格集中在萬元左右,是目前消費者能夠普遍接受的價格,更大屏幕的等離子價格也相應升高,在市場中消費群體小,也不具備很大的競爭力。
市場價格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成本。上海松下等離子顯示器有限公司營業(yè)部科長的觀點:目前國際上一塊42寸等離子標清面板要700美元,加上電路設計,外形設計組裝等大概需200美元,再加上渠道消耗的費用約100美元,到消費者手中差不多要1200美元,也就是10000元到12000元之間。而另有全球三大等離子模組提供商之一的權威人士透露:實際上,42英寸等離子電視主流規(guī)格成本只要8000元。雖然兩種觀點看起來不一樣,似乎后一種觀點說明等離子的成本更低,但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后者所說的42英寸的等離子電視的成本大概要8000元左右,但是這其中還不包括廠商的利潤,以及渠道商和銷售商從中賺取的費用,綜合計算下來,42寸等離子電視價格應該基本和前者的觀點符合:10000元到12000元之間。
那么既然如此,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目前的情況呢?作為消費者,當然希望商品越便宜越好,所以往往降價越厲害,越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銷售情況就越好。就拿這次日立的等離子電視來說,而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次降價確實給日立等離子的銷售帶來了不小的起色。如此看來,價格這個市場競爭的核心武器確實是廠商的一個必殺技。但從另一個方面考慮,如果等離子產業(yè)只能靠價格來維持生計的話,那么離產業(yè)崩潰的距離也不遠了。
據筆者看來,這次的降價只是因為受到了高清標準的沖擊,對于低分辨率的等離子電視來說,不降價根本賣不出去,降價了又賠本,可謂進退兩難。如果積壓起來,以后的價格還會更低,長痛不如短痛,廠商也只好忍痛割愛,提前把這些產品賣出去。我們也可以看到此次大幅度降價的等離子都是不符合高清標準的產品,要說日系和國內廠商跟進,應該說是大勢所趨,因為每個廠商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但這種降價不等于是整個等離子電視市場的重新洗牌,準確的說應該是調整。
9000元等離子時代到來?
從整個等離子產業(yè)以及長遠的發(fā)展來看,等離子價格下降那是整體趨勢,因為新技術的應用,生產成本的下降,產品的更替,這些都是價格下降的因素。問題是下降的速度是否正常:速度太慢,將在競爭中失去優(yōu)勢;速度太快,不利于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在以前的競爭中,各個廠商之間為了占領市場,加上渠道商和廠商之間缺乏溝通,使得等離子產業(yè)進入了底價競爭的惡性循環(huán):如果技術革新,那么勢必增加成本,產品賣不出去;如果不革新,不降低價格同樣賣不出去。長此以往,低價競爭愈演愈烈,光靠一兩個廠商是無法挽回了。
9000元等離子只是此次高清國家標準給等離子產業(yè)所帶的巨大沖擊造成的,并不能代表整個等離子產業(y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中的機遇,等離子就競爭對手來看,往小屏幕方向是和液晶電視,往大屏幕方向是和背投電視,與這兩者相比,等離子還是有很大的自身優(yōu)勢,難道一個高清國標就把等離子打倒了?正應該通過這次的機會,放棄相互之間的價格戰(zhàn),轉移到技術革新和產業(yè)調整上。這次高清國標對整個產業(yè)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使所有的廠商都清楚地認識到:如果再漠視技術創(chuàng)新,繼續(xù)走低價競爭的老路,將淪入萬劫不復之地。這也就是說機遇同時與危險并存,經過技術革新、產業(yè)調整和新的市場定位,重新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等離子發(fā)展的正道。
早在去年就曾經出現(xiàn)過6000元等離子的消息,還有什么2005年年底等離子的價格將降到5000元,事后的事實都證明這都是一場鬧劇。雖然現(xiàn)在來看當時的傳言是非常荒唐,現(xiàn)在說9000元的價格似乎合情合理,但是電視的成本是客觀存在的。就目前來說,等離子電視全行業(yè)集體虧損是事實,等離子幾乎沒有利潤可言,如果如這些人所講的9000元等離子時代,這樣的價格必然將嚴重打擊等離子生產廠商的積極性,迫使其撤出等離子行業(yè),那么最終導致的是整個等離子產業(yè)的崩潰,這是所有的廠商不希望看到也不會讓這些事情發(fā)生的。同時此次會有如此的降幅與概念的炒作不無關系,高清是國家對電視行業(yè)不同產品的區(qū)分標準,不是質量合格鑒定。而一些媒體夸大了高清標準的概念,給消費者造成了誤導,以為不是高清電視的就是不合格、次品。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達不到高清標準的等離子同樣是合格的產品,同樣可以收看高清電視節(jié)目,只是清晰度不如高清電視好罷了。
因此就筆者看來,如果說價格向9000元看齊,這種說法是合情合理的,因為整個電視行業(yè)的降價肯定是必然的趨勢。等離子、液晶電視以后要想代替CRT電視,那么從價格上就必須向CRT電視看齊,這中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以后等離子的價格還會更低,但現(xiàn)在說9000元等離子時代還為時過早。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中國有幾句俗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分錢一分貨”,“天上不會掉餡餅”,用在這里再恰當不過了,對于降價的產品,必然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個人的需求不同,可能對于別人沒有什么影響,對于您就不一定合適了。
此次降價的等離子,基本都不符合高清的標準,有人是用來看看普通的電視節(jié)目,做家庭影院,可能沒有什么影響;如果您是要想收看高清數(shù)字電視,那么怎么能使用一個不符合標準的產品。這種情況還算好的,更有些廠商趁此機會將一些快要淘汰的產品大幅度降價,讓消費者以為只是因為不符合高清標準,而實際上分辨率、亮度、對比度都明顯不夠格。例如:第一代等離子屏亮度低于550尼特;第二代等離子屏亮度700尼特;第三代等離子屏亮度達到1000~1200尼特;第四代屏亮度1300~1500尼特。第一代等離子屏幕對比度為500:1;而最新的第四代對比度10000:1。有些低價等離子采用的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等離子屏,已經屬于淘汰過期的產品,因此消費者要格外小心。
低分辨率的等離子電視作為普通使用在價格上非常具有優(yōu)勢
對于只是不符合高清標準,如果只是普通使用,這類低價位42寸等離子電視還是非常具有優(yōu)勢的,雖然這些低分辨率產品不能完全對應未來720P和1080I的電視節(jié)目,但清晰度和現(xiàn)在的普通寬屏幕顯像管差不多,所謂的低分辨率也只是針對高清標準而言的。對于只是普通使用,不追求高清的家庭,這種價位的大屏幕彩電還是相當具有優(yōu)勢的。
總結
五一黃金周期間的等離子電視降價給市場格局變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高清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低分辨率等離子電視的產品周期,也使得生產廠家改變今后的產品定位,降價出售低分辨率的產品,給以后上市的新產品騰出空間。對于此次的降價,雖然幅度比較大,但還不至于影響整個等離子電視價格大的調整,9000元等離子時代是今后等離子發(fā)展的趨勢,還不是現(xiàn)在的狀況。對于這些降價的等離子,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在選購的時候要根據個人的需要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