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經濟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在很多領域都是“國際先進”水平的追趕者。比如核心電子產業(yè)、品牌消費產業(yè)、裝備制造業(yè)、先進動力(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核能和艦船核動力)、先進材料(碳纖維、凱夫拉化纖)、現代醫(yī)藥(醫(yī)療影像、內窺鏡、微創(chuàng)介入設備、新型藥品)、金屬冶煉(印刷電路的薄膜銅、稀土冶煉和合金工藝)、海洋工程、重大軍用科技、近地空間實驗和利用技術、基礎物理和宇宙學研究等等,不勝枚舉。
國家新一屆領導集體已經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概念。其中,核心的一塊就是要在高技術制造和研發(fā)領域逐漸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在這一過程中,京東方所代表的液晶顯示產業(yè)、OLED顯示的發(fā)展可以稱為是一個暫時成功的“追趕實例”。
2001年,京東方獲得韓國現代液晶面板相關技術的時候,任何人都沒有想到,2013年京東方會提出產能超日本、技術超臺灣,世界第三,緊跟三星、LG的戰(zhàn)略目標。即便是在2005年京東方還在摸索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線的制造技術,而此時韓日臺已經掌握市場主流的大尺寸線的量產技術,并開始大規(guī)模投入生產。2011年京東方北京第一條8.5代線投產的時候,全球同類生產線已經有10條以上。
但是,2012年,京東方在規(guī);l(fā)展的基礎上,核心產業(yè)能力開始爆發(fā):投入兩條新8.5代線的規(guī)劃或者建設,投入一條次世代5.5代OLED線建設,成都4.5代線OLED化改造,北京8.5代線金屬氧化物Oxide實驗性改造,北京裸眼3D產品投產,合肥6代線配套觸控一體化項目上馬——這一年京東方在新項目、新技術上的突進超過了過去10年的總和!其中,核心項目全部緊跟國際潮流,使得國內顯示面板業(yè)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從2011年之前的6-7年,縮短到目前的3年以內。
京東方何以實現新型顯示產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呢?
液晶為代表的新興顯示產業(yè),首先是科技技術密集型產業(yè),新技術、新應用、新工藝層出不窮。雖然通過收購韓國現代液晶部門,京東方實現了技術零的突破。但是,液晶和OLED顯示技術日新月異,老本是遠遠不夠吃的。但是,研究新的技術,尤其是大尺寸生產線下的新技術,必須有必要的“產業(yè)載體”。尤其是涉及良品率、生產效率、品質等關鍵盈利能力的技術和工藝,必須要有明確的“實驗條件”。所以,在保持成都4.5代線和北京5代線等已經擁有了成熟技術的中低世代線運行的同時,京東方建設了合肥6代和北京8.5代線。這兩條線使得京東方的科研“有的放矢”。其主要成果之一就是,2011年8.5代線投入運營后,京東方當年專利數量增加達到1000項。
液晶等新興顯示產業(yè)的技術進步,不可能依賴在實驗室里畫大餅。必要的產業(yè)投入就如同實驗需求的設備一樣,不可或缺。在京東方北京8.5代線和合肥6代線的建設過程中,當地政府不僅僅給予了政策支持、土地支持、稅收優(yōu)惠,更是出具數十億資金直接投資其中。構成了京東方新興顯示產業(yè),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滾動發(fā)展的關鍵力量。在這其中,國家開發(fā)銀行等國有銀行的投入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甚至,每筆項目國有銀行都有“兜底性”的承諾:融資不成,還有銀行貸款的支持!
從真正的資金來源看,京東方A股融資只是一個表面現象:真正支持京東方發(fā)展的資金基本都來于國家——地方政府、銀行、京東方自身的盈利(作為國有資產控股的企業(yè),京東方的盈利大部分當然屬于國家所有)。在短短十年內,投入近千億元,在一個技術、產能、裝備、材料和理論領域全面落后的產業(yè),并培育出一個具有競爭力和自我創(chuàng)新力的企業(yè),這充分體現了國有經濟模式,特別是結合了市場化和現代金融融資結構(股市)的社會主義經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越性。
京東方今天的成功即是市場運作的結果,也是國家和政府支持的結果。在國有資本參與的過程中幾乎完全遵從市場原則,尊崇競爭規(guī)律,不搞行政命令,體現了效率優(yōu)先、市場優(yōu)先的原則;在保障市場公平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社會主義社會國有經濟的力量,集中多種資源保障產業(yè)“核心攻堅”,促進產業(yè)升級——這種發(fā)展模式是中國獨有的,也是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的模式。
實際上,在很多大科技項目、大產業(yè)項目的升級發(fā)展過程中,作為近代歷史上的弱者、現代國際經濟競爭的追趕者,都必須依賴于市場手段、競爭機制和社會主義國有經濟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尤其是國有經濟擅長長期、長線、產業(yè)性、戰(zhàn)略性投資的特點進行。這幾乎是實現中國制造產業(yè)升級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今天,輿論層面對京東方的爭議,主要存在于微觀經濟學說領域。大多數的爭議者沒有看到整個顯示產業(yè),尤其是上下游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zhàn)”。甚至更有股民根本沒有嚴格了解現代顯示產業(yè),和中國新興顯示產業(yè)的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進而得出京東方是圈錢公司、是鐵公雞的結論。
這些結論雖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卻著實是忽略了顯示產業(yè)的本質在看問題,是忽視了我國顯示產業(yè)現有的國情在看問題,是忽視了產業(yè)經濟和宏觀經濟理論與微觀經濟學說的不同點再看問題。持有這種偏見的人不僅有平頭百姓,也有郎咸平這類所謂的企業(yè)經營方面的經濟專家。這一點是中國經濟升級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雜音和悲哀。但是,他卻無法掩蓋京東方模式的有效性。
現在,京東方已經提出產能超日本、技術超臺灣,形成整體的追趕韓國領軍者態(tài)勢的市場目標。在通向這個目標的路途上,一定還有很多坎坷:虧損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股民的不理解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少數不明真理的“專家”的一家之言也難避免。但是,套用溫家寶總理愛說的一句話,這叫做“多難興邦”。正式由于困難重重才說明這件事的意義重大,正式由于千百萬個不容易才使得這件事情能實踐出一些獨特的、鐵打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真理。這也是京東方所謂 “追趕經濟”的最核心的精神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