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現階段的渠道格局不難發(fā)現,連鎖渠道資源嚴重重疊,“美蘇”的壟斷式擴張必然讓供應商們的投入產出比不斷下降。因此,對于大多數家電供應商而言,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資金安全,就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雖然不會放棄合作,但上游廠商深入或自建渠道的布局和設想始終都沒有放棄。
可以說,現階段國內家電連鎖業(yè)瘋狂擴張積累時代已經基本結束,目前,國美全國總店面已超過1300家,蘇寧門店接近800家,并且近期對日本LAOX的收購和通過融資獲得的28億元的最終目的,仍然是“開店”。但其中由于經營策略或選址錯誤等問題造成很多門店效益不佳,如何提高“單店效益”成為對大型連鎖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最大考驗,而這也是讓供應商最為揪心的問題。因為,大連鎖的經營風險越大,供應商的負擔就越大。
為什么家電連鎖渠道與廠商之間的矛盾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歸根結底是渠道和廠商的發(fā)展不平衡所致。國美、蘇寧等大型連鎖企業(yè)的發(fā)家史就是一場“眾星捧月”的過程,而最終渠道商對資源和貨款的占用從主動支援淪為了默默承受的潛規(guī)則。而現階段,當家電連鎖渠道對大魚吃小魚的整合時代結束,渠道同行間的同質化競爭必然帶來經營效益下降,對上游廠商的“盤剝”使之無利可圖可能會導致一些廠商另辟蹊徑,同時還有更多的新興企業(yè)由于難以負擔渠道成本而難以進入連鎖體系,這也為我們家電連鎖門店產品種類型不夠豐富的原因。那么,如果沒有上游廠商的“進貢”,美蘇們還能依靠什么支撐起龐大的機構走的更快更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