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林、東元因為SBC破產而陷入危機的情況下,臺灣地區(qū)的其他液晶電視代工商聲寶、大同等也陷入了麻煩。
7月16日,聲寶、大同股價跌停,而瑞軒也出現(xiàn)大跌,為此,聲寶、大同均在公開信息時澄清,自己與美國SBC無業(yè)務往來。
聲寶的公告指出,2006年以后,公司外銷北美業(yè)務已經大幅降低,目前約占聲寶營收約15%,其余都是內銷,外銷部分也僅鎖定部分專業(yè)市場,主要客戶包括IBM的銷售點系統(tǒng)(POS)用顯示器,Polycom的視訊會議系統(tǒng)用顯示器,都屬于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器,并非消費市場標準品,估計今年內外銷目標僅25萬臺,應收賬款風險并不高。
大同集團也表示,將與美國奇異電子合資General Displays & Technologies LLC(簡稱GDT),將為GDT代工顯示器、機頂盒及投影機,并以北美為主要市場,預計明年第二季才開始銷售。
該人士特別表示,與歌林和SBC合作不同,奇異是知名品牌,且為避免財務風險,大同雖按背書保證辦法對新公司提供上限為3億美元的保證,但也同時要求GDT相對提存足額準備金與保險以保障大同權益。
顯然,在與美國渠道公司的合作上,臺灣的OEM企業(yè)已非常謹慎,以避免重蹈歌林的覆轍。
事實上,對臺灣的液晶電視OEM商來說,2008年初就已開始陷入危機,歌林今年上半年對美出口下降到了25萬臺,主要是因為SBC的財務危機,然而聲寶、冠捷、大同等企業(yè)的對美出貨同樣表現(xiàn)出后勁不足。
去年,這幾家臺灣OEM企業(yè)在北美一度占據(jù)了20%的市場份額,其中瑞軒的占有率甚至進入行業(yè)前三,僅次于三星和索尼。
對于SBC當時所取得的成功,康佳多媒體海外營銷事業(yè)部有關人士認為,臺灣企業(yè)在面板和LSI(大規(guī)模集成芯片)的采購上有優(yōu)勢,制造成本優(yōu)勢加上其在北美市場選擇成本更低的二線渠道,使其與索尼、三星同尺寸液晶電視的價差達到了50%。
然而,隨著索尼等一線品牌大打價格戰(zhàn),雙方的價格差距縮小到20%,SBC與臺灣代工企業(yè)的關系也由于利潤空間的縮小出現(xiàn)了互相擠兌,而隨著SBC財務危機的逐漸顯露,最終導致SBC與臺灣OEM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