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分析東芝HD DVD和先鋒等離子的遭遇,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條相似的脈絡:企業(yè)的雄心勃勃和市場的不認可。東芝HD DVD導致市場不認可的原因是藍光的競爭以及內容商的叛逃;先鋒等離子則是液晶的競爭和產業(yè)支持者的叛逃。
回顧完二者的遭遇,也許讀者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文的標題“停產:誰是下一個?”那么,我們就需要找一找誰最符合二者失敗的特征了:EVD產業(yè)可以算一個、松下在國內的等離子產業(yè)狀況也是一個、夏普液晶已經放棄了垂直經營,并尋求橫向產業(yè)整合,也可以算半個吧、飛利浦全面撤出國內等離子市場肯定是一個!……
這其中EVD的產業(yè)狀況恰好和東芝HD DVD同出一轍:二者都是瞄準次世代高清硬影碟的技術方案,二者具有功能雷同,產業(yè)相同,困境頗同的特點。這也難怪EVD掌門人張寶全會明確做出這樣的表示:“如果年內仍然得不到好萊塢片商的支持,再堅持EVD,我認為是很盲目的!
與EVD的識大體相比,松下等離子似乎缺乏了些明智。目前,在國內平板市場僅有松下在主推等離子產品。此前,國內等離子陣營的二把手日立已經走到了背叛的邊緣。去年,日立在國內上市了一款42英寸全高清液晶,并作為這個尺寸的主打產品。同時日立公開表示,目前等離子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50英寸及其以上尺寸。而另兩家等離子企業(yè)。三星和LG在國內市場則只在50英寸上推出了新品,基本撤離了42英寸尺寸線。飛利浦則更是把國內平板產品改成了清一色的液晶電視產品……目前,剩下的也就是松下了:在國內平板市場松下的占有率很難進前十名,難道這不是等離子這個“包袱”造成的嗎?
而關于夏普和飛利浦的戰(zhàn)略轉變已經成為事實,有目共睹!雖然夏普與東芝、先鋒、索尼的合作可以看成是挖掘自身在面板建設上的優(yōu)勢,但是也完全可以理解成夏普認為自己在面板上具有稱霸液晶行業(yè)的競爭力而在終端市場和索尼“死磕”只能是拿雞蛋撞石頭——所以與其玉石具碎,倒不如合作共贏。
在飛利浦退出國內等離子市場的告別辭中,飛利浦明確指出“中國消費者更喜歡液晶電視”——這就是最好的戰(zhàn)略轉折理由:消費者在這里,市場在這里,企業(yè)的未來也在這里!
當然處于多國內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支持,筆者希望EVD掌門人張寶全與好萊塢的談判會大獲全勝;同時也不希望松下等離子成為“飛利浦第二”,畢竟對于消費者多一份選擇不是壞事。不過這只是美好的希望,一切還是市場說了算,消費者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