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京東方解讀聚龍僵局:夏普7.5代線變陷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更新日期:2007-09-28 作者:郎朗

廣東液晶前端嘗試

  “聚龍光電項目被夏普的拖延戰(zhàn)術忽悠了!9月23日,京東方集團有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深超公司(代表深圳市政府)與夏普就建設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談判陷入了僵局,而該項目短期內很難找到合適的技術合作方。 
 
  早在2005年,深圳市政府為打造光電產業(yè)基地擬定了平板顯示產業(yè)鏈建設計劃。2006年1月,深超公司和創(chuàng)維、TCL、康佳和長虹四家彩電企業(yè)各出資200萬元成立深圳聚龍光電有限公司(下稱聚龍光電),后來京東方也參與進來,各方擬共同建設一條第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這是廣東液晶產業(yè)前端建設的首次嘗試。由于擁有四家彩電巨頭的終端支持、深圳市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外加京東方的技術人才儲備和技術合作,聚龍廣電項目一度被業(yè)界視為“創(chuàng)意絕佳”。


  然而,就在2006年5月京東方以40%的控股比例成為聚龍光電的技術提供方后不久,投資各方的分歧凸現(xiàn)。隨后,日本夏普拋出的7.5代線方案則吸引了深超公司,雙方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直至目前仍未有定案。


  盡管到2005年年底,本土企業(yè)在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的份額依然可以占到80%,索尼、三星等外資品牌的份額只有20%,但是來自外資平板的威脅已經開始顯現(xiàn)出來。


  首先,外資品牌的份額在上海、廣州等一級城市開始超越國產品牌;其次,外資品牌開始醞釀小規(guī)模的價格戰(zhàn),特別是在索尼-三星的7代線投產后,索尼開始通過大規(guī)模降價來推廣其最新的大屏幕液晶電視;再次,在6代、7代液晶屏的采購方面,國內品牌開始感受到來自三星-索尼、LG-飛利浦的限制,而且受到由于液晶屏價格持續(xù)下降而帶來的巨大存貨跌價損失。


  創(chuàng)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表示,顯然外資品牌采取了讓國產品牌先預熱市場,然后憑借上游優(yōu)勢通過大規(guī)模降價等方式來搶奪市場份額,這中間國產品牌的角色相當被動。


  在液晶屏供應上頻頻受制于人后,本土彩電企業(yè)開始意識到進軍上游來改變被動局面的途徑。多個彩電業(yè)界人士表示,珠三角地區(qū)絕對需要一個液晶產業(yè)基地,無論是模組還是屏,有關項目應該盡快落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從2005年7月開始,創(chuàng)維、TCL、康佳和長虹等四家彩電企業(yè)的負責人開始了幾輪秘密會晤。


  今年4月從創(chuàng)維董事局主席位置上卸任的王殿甫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表示,當時有的企業(yè)希望只投資液晶模組,有的則希望投資更高代級的液晶屏生產線,如被認為是未來主流尺寸的7.5代線。最終,根據技術引進的難度和資金實力大家選擇了6代線。而王殿甫一方面通過向國家有關部門寫信來尋求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以深圳電子商會會長的名義向深圳市政府提交了初步的6代線方案。


  這份方案引起了正在積極布局液晶產業(yè)的深圳市政府的重視。其實,從2005年開始深圳市就希望通過吸引投資來建立自己的光電產業(yè),中華映管的液晶模組項目當時已基本敲定,但是深天馬的北上卻讓深圳市感到遺憾,此時聚龍光電的計劃顯然成為深圳市進軍液晶前端的重要步驟。


  很快2006年1月,四家曾經缺乏信任的競爭對手坐到一起,與深超公司一道宣布投資1000萬元成立聚龍光電,每家控股比例為20%。坊間傳聞稱深圳市政府將為這筆高達24億美元的投資買“單”一半。


  解決資金問題后,聚龍光電項目的下一步便是選擇技術合作方。由于臺灣企業(yè)投資受到臺灣當局的限制,日韓企業(yè)也對中國企業(yè)心存疑慮,國內唯一通過跨國并購掌握了液晶屏核心技術的京東方便成為可能的選擇。


  而對于京東方來講,進軍液晶電視用的液晶屏領域一直是其努力的方向,其原定2006年底建成首條6代線的計劃由于赴港上市未能成行而告吹,參與聚龍計劃成為京東方更為現(xiàn)實的選擇。


  2006年2月,聚龍光電展開與京東方的技術談判,雙方在解決了唯一的選址分歧后,很快就在當年5月達成了初步合作協(xié)議,并決定將聚龍光電的注冊資本增加到2000萬元,其中京東方以技術和資金占40%的比例,深超則占20%股份,其他四家彩電企業(yè)各占10%的股份,當時傳聞的聚龍光電廠址已經選在深圳的留仙洞工業(yè)園區(qū)。


  如果聚龍光電能夠成功,這顯然是一次三方共贏的完美產業(yè)立意。按照原來的計劃,聚龍光電的6代線項目將于2006年9月動工,到2007年年底量產,恰好能趕上2008年北京奧運的黃金期。

夏普半道殺出


  就在聚龍光電項目開始向廣輝、奇美等面板企業(yè)招聘技術和管理人員,京東方也在為該項目儲備了幾百名技術人員之際,日本夏普卻半路殺出。


  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夏普在2006年6月開始與廣東省信息產業(yè)廳接觸,并提出在廣東建設一條7.5代液晶屏生產線的計劃。


  雖然當時深圳市政府也曾經有三條液晶屏生產線的計劃,即一條5代、一條6代和一條7代以上的生產線,然而因為資金的問題,在6代和7代以上中當時只能選擇一條,而夏普的7.5代線計劃顯然比京東方參與的6代線計劃更具競爭力。夏普的介入吸引了當?shù)卣退募也孰娖髽I(yè)的目光,京東方卻被晾在了一邊。


  在這種情況下,深超公司、廣東省信息產業(yè)廳與夏普進入了漫長的談判期。


  今年1月,有外電稱,夏普已經與深超、TCL集團簽署了投資280億元建設7.5代線的初步協(xié)議。之后傳言的版本則是,創(chuàng)維、康佳、海信、長虹等4家彩電企業(yè)也有意參與其中。但是至今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仍未有結果。


  來自廣東省信息產業(yè)廳的消息顯示,夏普希望在控股的情況下轉讓技術,從而無法兌現(xiàn)其在談判初期的承諾,目前與夏普的項目談判已暫停。


  夏普有關高層近日也公開表示,夏普目前的液晶屏建設計劃主要是在日本的10代線項目,沒有在中國投資液晶屏生產線的計劃。


  京東方有關人士對此表示,夏普意識到如果真的讓中國企業(yè)掌握了液晶前端技術,其辛苦打造的液晶電視產業(yè)王國就可能短期內瓦解,所以采取拖延戰(zhàn)術是最好的辦法。


  據介紹,京東方在進入液晶屏領域之初的談判對象是日本松下,雖然雙方在此前的彩管合資項目上運行順利,但是松下依然拒絕了技術轉讓的方案。隨后,京東方開始與三洋談判收購其在日本的4.5代線,但三洋卻表示不可能完全轉讓核心技術,即使轉讓也不會派出技術人員。該京東方人士稱,日本企業(yè)一直很忌諱向中國企業(yè)轉讓核心技術。


  據記者了解,京東方副總裁劉曉東(聚龍總經理)目前仍每月到深圳的聚龍光電來一到兩次,但是其主要工作已經轉到了北京。而時至今日,京東方也已經對聚龍光電項目意興闌珊。


  在聚龍光電項目遲遲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情況下,無法繼續(xù)等待下去的幾家彩電企業(yè)開始了各自單槍匹馬進軍液晶產業(yè)的征程。


  9月17日,海信集團宣布其首期50萬片的液晶模組生產線投產,并計劃未來兩年投資7億元將其產能增加到300萬片。今年7月,TCL集團也宣布將投資14億元在廣東南海建設兩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年產能將有望達到400萬片。長虹更是在早前已聯(lián)合彩虹集團投資8億元進軍等離子屏項目,而康佳則不時與中華映管在液晶模組項目上傳出緋聞。創(chuàng)維更是放棄了投資平板電視上游的計劃。


  在一些業(yè)界人士看來,聚龍光電項目一路蹣跚,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企業(yè)期望中的政府支持未能成行,對技術談判難度的估測不夠準,以及各方利益難以協(xié)調造成分歧等,但國內彩電業(yè)進軍上游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搞總比不搞要好”。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