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資彩電巨頭紛紛放低身價,將高中低檔產品全線降價。發(fā)起了對國產品牌彩電的價格“圍剿”攻勢。
記者在無錫市多個家電賣場看到,不少外資品牌的彩電已經擺脫了高高在上的形象,價格一跳再跳,以某品牌32寸的液晶彩電為例,其促銷價格已逼近國產品牌,降幅達到20%—30%。甚至個別產品的價格出現了低于同類國產品牌彩電情況。
以往,價格戰(zhàn)通常是國產品牌最為擅長的營銷戰(zhàn)略,而如今,彩電業(yè)已經全面進入平板電視的時代,占液晶電視成本60%以上的面板大多依賴進口,國產彩電缺乏定價權,因此,面對外資品牌咄咄逼人的價格攻勢,國產品牌已經面臨降無可降的境地。
記者發(fā)現,外資品牌對市場的布局逐漸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向市場推出FULL LED、3D等領先技術,這部分彩電面向高端用戶,其價格仍然讓普通消費者望塵莫及。而另一方面,則加大了中低端液晶電視的促銷力度,積極搶占大眾消費市場。這讓許多有心支持國貨的的消費者產生了動搖。
難道國產品牌真的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嗎?其實不然,業(yè)內人士分析,由于國產品牌的液晶面板等關鍵部件都是進口,因此在品質上與外資品牌并無差別,同時,國產廠商還針對國人的消費習慣開發(fā)出多種實用功能,很受市場歡迎。
從電視發(fā)展的趨勢來看,技術和產品升級的速度越來越快,現有產品價格的不斷下調已是大勢所趨,無論價格戰(zhàn)的硝煙引向何方,相信最終得到實惠的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