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不做3D趨勢的"OUT MAN" 裸眼3D攝影體驗首放

來源:天極網 更新日期:2010-10-28 作者:馬賽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2010年隨著電影《阿凡達》的火爆,3D一詞在各個領域都成了一個火熱的關鍵詞,3D電影和3D照片也已經開始逐漸走進了大家的生活。當然,可能大多數(shù)朋友都停留在看3D電影的階段,有少部分的朋友可能會對拍攝3D照片也產生濃厚的興趣,3D作為未來影像發(fā)展的一個絕對主流趨勢,感受3D、了解3D、應用3D將是未來科技發(fā)展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大多數(shù)接觸過3D影像的朋友大概都是在電影院感受到的,而富士于今年下半年發(fā)布了具有3D拍照功能的數(shù)碼相機REAL 3D W1,讓3D照片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當然還有更多的朋友們對3D拍照是“只聞其名,未見其形”。觀看3D照片由于需要所謂的3D成像紅藍眼鏡也讓即便見過3D照片的朋友無法真正感受3D照片;诖耍P者特從國外網站搜集數(shù)十張GIF格式圖片,不用紅藍眼鏡裸眼即可感受3D立體效果,由于國內IT網站還沒有相關內容,特首發(fā)奉獻給各位網友,邊給大家講解3D成像原因,邊讓大家直觀裸眼的體會3D照片的特殊立體視覺。

    3D感受是怎樣在我們大腦里產生的?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只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只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只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只眼睛視角的差距制造出兩個影像,然后讓兩只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簡單說,人眼有一種融合功能,當我們雙眼注視前方一個物體時,物體在雙眼視網膜相對應的部位各自形成清晰的物像,然后傳導到大腦皮質,由大腦皮質中樞將它們融合成一個物像。人的雙眼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兩只眼鏡看到的物體角度并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種角度的關系我們才能感受物體的縱深,使物體看上產生了立體的感覺。

    早在百余年前,人們就發(fā)現(xiàn)利用雙眼畫面的位移差可以產生的景深感受。進而在百年后新技術的融入能給人們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屏幕內的層疊的紅藍畫面經過紅藍眼鏡的過濾后使得進入左眼的是紅色畫面,進入右眼的是藍色畫面,紅色和藍色雖然顯示的內容一樣,但相對存在一定的位移差,這個左右眼的相對位移差進而欺騙大腦形成了3D感受。我們的大腦處理兩種圖像,向我們提供深度視覺。如果你把目光集中在墻上的一點或是一個物體上,然后閉上一只眼,再睜開、閉上另一只眼,你看到的圖像似乎會由左向右地略微偏離。這是因為每只眼睛對物體都有略微不同的視線。兩眼相距2 至3英寸遠。假如你從每只眼前畫條線到你看到物體上,將會有兩條不同的路徑或實現(xiàn)到達那個物體,F(xiàn)在假如在你和物體之間放一個平的屏幕,每只眼的視線將會在兩個不同點之間橫穿屏幕。

    這種3D效果給人的最直接感受就是畫面中的物體仿佛從屏幕中出來了一樣。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