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顯示器的大尺寸化有了明顯的突破,日本家電大廠Panasonic與SONY,分別宣布成功開發(fā)出56寸的4K OLED電視面板。這消息一出,韓國成為最緊張的人。畢竟在過去的這幾年當中,每當提到OLED顯示器,誰人不知韓國廠商的大名?然而正當韓國廠商沈浸在領先的鋒頭當中,同一時間其他競爭對手也沒閑著,正因如此,當Panasonic與SONY率先端出56寸4K OLED電視時,韓國廠商頓時感到震驚、屈辱與著急。
Panasonic與SONY都是在不久前的CES展中,發(fā)表了56寸的4K OLED電視樣品。會發(fā)表相同尺寸,是因為采用的都是SONY提供的驅動IC。兩家廠商在去年中就已經開始合作開發(fā)OLED電視面板,這次可說是合作后的第一個成果。雙方產品上的差異,主要是在發(fā)光層的結構不同。
據了解,SONY采用的是已可商用化的蒸鍍技術來生產發(fā)光組件,Panasonic則是利用印刷技術來涂布RGB三色發(fā)光材料。印刷技術由于可在常溫和常壓下生產,也無須蒸鍍技術需要的掩模,因此比蒸鍍技術更能降低成本。
Panasonic與SONY過去在電視產品的發(fā)展遇到瓶頸,藉由56寸4K OLED電視的推出,希望成為走出困境的關鍵。當然,在產品一推出后,最緊張的就屬韓國廠商了。根據媒體形容,韓國廠商聽到4K OLED電視發(fā)表后,感到“震驚、屈辱和焦急”。分析師指出,盡管韓國廠商在去年的CES便已經發(fā)表支持1080P的大尺寸OLED電視,然而遲至今年一月,LG才有辦法接單量產,至于三星則至今未能真正商用化,據了解可能是遇到了生產技術的瓶頸。
當日本廠商搶先推出4K OLED電視之后,韓國廠商已經落后一步,再推4K OLED電視似乎以沒意義了,必須想出更新的亮點來吸引市場目光。分析師稱,韓國廠商正積極研議下一步OLED電視發(fā)展策略,來攻下被日本搶去的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