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上演“電鋸驚魂” 自制2.0木質音箱

來源:泡硬件論壇 更新日期:2010-11-09 作者:佚名

網(wǎng)友自制2.0全木質音箱

    對于音頻發(fā)燒友尤其是骨灰級發(fā)燒友來說,自己都有動手DIY音響設備的愛好,不管做的好與不好他們都會欣然接受。最近,在泡硬件論壇中筆者就看到一位網(wǎng)友為自己打造了一對全木質2.0音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手頭正好有一對PP盆的南京喇叭,雖然價位不高,但素質還可以,聲音又溫暖,用來K歌應該沒問題了。

    構成一款音箱最基本的是單元(喇叭)、箱體、分頻器,目前已有單元,接下來就要繼續(xù)打造箱體了。

開工大吉,上演“電鋸驚魂”

   

    首先,自然是一番煩瑣的計算了,雖然現(xiàn)如今音箱設計軟件恐怕也不難從網(wǎng)上找到,不過我于電腦方面是個老菜,只好用笨辦法自己算。好在只要有一個可做函數(shù)運算的小計算器,計算起來也不是很難的事。這對喇叭的Q值為0.6,其參數(shù)決定了它作密閉箱比較合適。于是,就按密閉箱設計了箱體。

    接下來就是鋸板子了,我用的板材是普通中密度人造板,取其物理特性一致,易加工的優(yōu)點。

    筆者:這些加工工具都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可見其是一位自身發(fā)燒友而并非專業(yè)制造人員。

雙刀游刃,完美開孔

   

    受喇叭參數(shù)的局限,設計好的箱體容積有20L,這對于使用6英寸半喇叭的箱子來說,是有些大了。為了不再增大箱體,只多加了1L作為喇叭的占用,而將箱內(nèi)通常要使用的加強筋、瀝青涂敷等工藝一概省略。這樣一來,就牽扯到箱體的強度問題了。起初考慮將板子需粘合的部位鋸成45度,粘合面積大一些。但后來又考慮到如不用加強筋,只能將緊固螺絲擰在板子上,如采用45度的粘接面,螺絲的吃力部分反而比90度粘接面要小得多,就改為90度粘接了。

    由于密閉箱在制作后期校調(diào)時要反復拆下喇叭,如果用通常使用的內(nèi)六方木螺絲緊固喇叭,面板上的螺絲孔在反復拆卸的過程中就會損壞而導致喇叭擰不緊。因而我使用了機制內(nèi)六方螺栓,并將螺母粘在面板背后,這樣,反復拆卸就沒關系了。

黏黏糊糊,穩(wěn)固是重點

   

    箱體使用這種裝修用的建筑膠粘合,當然也可使用白乳膠。

    我粘合箱體是先粘四塊邊板,然后粘安裝高音喇叭那一端的頂板。這五塊板粘好后,進行箱體內(nèi)部的處理。如刷膠(至少兩遍),涂敷瀝青,粘貼吸音材料等。將這些做完后,再粘裝低音喇叭一端的頂板。這樣,由于裝低音喇叭的孔大,剩下的局部工作就可伸進手去很方便的繼續(xù)進行了,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否則箱體內(nèi)部的處理就會變得很麻煩了。

打磨ing,穿上美麗的新裝

   

    打磨膩子是整個制作過程中最臟最累的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建議大家佩戴口罩進行工作。

    已貼好了一只箱子,相比之下,還沒貼的那只簡直就象丑小鴨。

吸音巧運用,細節(jié)要注意

   

    吸音材料用的是普通的彈性晴綸棉,在箱體內(nèi)盡可能填充多一些。

    原本想用這種吹塑材料的墊子,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墊子用于鐵皮盆架的喇叭上,密封效果不是很好,就換了其他的材料。

    制作時先在沉孔部分擠上厚厚一層膠,等兩小時左右,膠的表面凝固后,把喇叭放上并加力擠壓至預定的深度,然后靜置至膠完全凝固,一個既柔軟有彈性,又嚴絲合縫的喇叭墊就做好了。不過這種方法也有缺點,就是擠出來多余的膠,不大好處理。再就是這種膠對人體有一定的刺激性。

純手工,組裝分頻器

   

    純手工繞制的電感線圈,這里需要注意盡可能的纏密一些。

    接下來就需要進行焊接了,焊錫和電烙鐵馬上派上用場。

殺青大作,測試通過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漫長而枯燥的了,一有時間就是反復的折喇叭、裝喇叭、調(diào)吸音材料、調(diào)分頻電容的數(shù)值、測量、計算、試聽……

    ● 寫在最后

    本文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大家較為細致的講解了一款音箱的組裝過程,是一個比較全面的教材,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