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寫給所有關心平板的人:LED彩電的本質是什么

來源:投影時代 更新日期:2009-08-10 作者:那山那水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搶在年底旺銷季到來之前,國內平板彩電市場刮起了LED風。三星、夏普、創(chuàng)維、海爾等公司均有新品上市,加上原有海信、索尼、清華同方三家公司,LED電視幾乎已經形成普及之勢。對于未來的彩電產業(yè)LED電視究竟會扮演什么角色、LED電視自身技術又將有怎樣的演化進程,必然是每一個關心平板電視的人都會關心的問題。

三種LED彩電技術登場

    了解LED彩電的本質,首先必須知道目前所謂的LED彩電和LED電視之勢液晶電視的一種:是一種采用了LED背光源的液晶電視。消費者在賣場購買LED電視、LED彩電、LED液晶電視,其實購買到得都是同一種產品!狶ED只是液晶電視產品的一種獨特背光源技術。

    LCD液晶電視最大的特點是,他不是一種自發(fā)光性的產品。如果想要液晶電視顯示畫面,就必須為液晶屏幕配備一個發(fā)光的光源。對這個“光源”液晶屏幕的具體要求是“均勻的平行面白色光源”。液晶電視形成“均勻的平行面白色光源”的組成部分叫做光源模組,基本的構成包括光源電源部分、發(fā)光器件控制部分、發(fā)光體以及導光板。其中,前三者主要與發(fā)光有關,后者用于將點的線的或者面的,均勻的或者不均勻的光線調整成平行的白色面光源。

    LED電視和通常的液晶電視最大的不同體現(xiàn)在背光模組的發(fā)光體不同:LED電視采用LED半導體器件發(fā)光,而傳統(tǒng)液晶電視使用冷陰極光源發(fā)光。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fā)光二極管,簡稱LED,是一種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可見光的固態(tài)的半導體器件,它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LED的心臟是一個半導體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個支架上,一端是負極,另一端連接電源的正極使整個晶片被環(huán)氧樹脂封裝起來。LED光源具有數(shù)字化控制、低壓直流驅動、組合后色彩表現(xiàn)豐富、使用壽命長、固體形態(tài)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未來光源技術主流發(fā)展趨勢。

    LED光源技術應用于液晶電視領域,目前主要有三種應用方式:直下式三原色RGB-LED光源,直下式白色LED光源和側邊式白色LED光源。直下式和側邊式是形容LED的發(fā)光方向和導光板的關系。液晶電視導光板的透光方向與液晶屏幕垂直、導光板自身平行于液晶屏幕。發(fā)光體的光輸入方向在導光板的側面的被稱為側邊式光源,位于導光板一面與導光板平行的為直下式光源。側邊式LED光源是一個由點陣組成的不均勻線光源,直下式LED光源是由點陣組成的不均勻面光源。

    直下式三原色RGB-LED光源的特點是,首先由多個RGB三原色發(fā)光管(每個原色肯能為一定數(shù)量,通常為一個或者兩個)組成一個小的單位。這個單位的所有原色光線組合發(fā)光的結果是白光。然后再由中多個這樣的“假白光”單位組成整個面光源矩陣。RGB-LED光源的構成比較復雜、加工工藝也比較復雜,同時其驅動電路和驅動芯片的要求水平也較高。但是這種成本最高的LED液晶電視背光源技術也具有色彩范圍最寬泛、可以非常靈活按區(qū)域調整光源發(fā)光特性、甚至獨立調整每一個原色點的光學特性的功能,同時該光源結構具有理論上最高的利用率,節(jié)能水平最高。

    直下式白色LED光源和側邊式白色LED光源則直接采用白色的LED發(fā)光,整體結構更為簡單。同時二者的色域、色彩顯示范圍水平也相當。但是直下式的結構,可以滿足光源按區(qū)域調整的需要,但是不能像RGB-LED光源那樣按原色調整。側邊式LED光源雖然不具有區(qū)域調整能力,但是由于光源位于機身一側,因此其具有不占用機體厚度的特點,利于開發(fā)超薄的電視機結構。市場上銷售的超薄產品基本采用側邊式LED光源技術。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常見的LED電視中以白光光源、直下式結構為主。海信、夏普、創(chuàng)維、同方等都在用該類技術。以直下式RGB-LED光源產品數(shù)量最少,只有索尼和夏普的極個別頂級機型采用該項技術,同時由于價格昂貴,產品市場銷量機會可以忽略。近年來,隨著單燈白色光源發(fā)光強度的增加,側邊式白色LED光源產品擺脫了只能應用在小尺寸顯示屏幕(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屏幕)的狀況,開始較廣泛的應用在大尺寸的超薄液晶電視之中,國內市場代表品牌為三星。

本文導航
  • 第1頁:三種LED彩電技術登場
特別提醒: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翻版/抄襲必究!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