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于去年9月宣布退出等離子面板的生產之后,日立于近日又將其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出售,東莞部分賣場已經無貨可賣。
雖然售后服務不致受到影響,但兩大合資品牌的重大變化,足以引起家電業(yè)界一陣騷動。
“又有三洋電視賣了?”昨日,在時尚電器莞城店,記者看到二樓電視部門有“三洋”字樣的區(qū)域正在裝修。當記者詢問銷售人員時,得到的答案均確認:三洋電視將要入場。
時尚電器市場部人士稱,三洋電視的確是在做進場準備,它將在時尚電器10個銷售額較大的門店上柜。
記者向另外兩大家電賣場求證,但它們均暫未有三洋電視入場的消息。
去年6月,三洋彩電相繼從北京、新疆等地的大型家電連鎖賣場撤柜,成為首個退出一線城市的外資品牌。雖然其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只是營銷渠道的調整,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地區(qū)性市場和二三線市場,但三洋彩電在部分二三線城市如東莞、鞍山等地,也同時收縮了戰(zhàn)線。
此次三洋電視再次殺入東莞大型賣場,意欲何為?能否再次找回失去的江山呢?
記者試圖聯(lián)系三洋電視區(qū)域負責人及在東莞的公司,但電話一直無法接通或者占線。
時尚電器說,此前時尚沒有品牌產品退出后再進駐的先例,三洋電視是首例。
時尚電器合資電視采購部經理張燕妹認為,退出再進駐現(xiàn)象也很正常,是對市場環(huán)境變化等方面的調整。以前退場,是因為三洋公司內部對市場規(guī)劃有調整,F(xiàn)在調整結束,時尚也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評估,認為該品牌符合要求并能豐富時尚的產品線,正好也有適合的場地,于是,三洋彩電便重新進駐了。
日立出售生產線
日前,日立公司向合肥市出售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根據協(xié)議,除了引進日立等離子產品技術、制造技術及生產線設備外,買方還將獲得日立的專利許可,建設一條年產能為150萬片(42英寸計)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
有業(yè)內人士說,由于在等離子電視領域業(yè)績不佳,日立內部早已決定放棄虧損產業(yè)。早在去年9月,日立就宣布退出等離子電視的上游核心部件———等離子面板的生產,轉向松下采購。
對于這個變故,雖然日立方面對外否認淡出等離子陣營,但從年初至今,日立在液晶電視方面的宣傳力度遠大于在等離子方面的宣傳,甚至有媒體報道稱,有獨家現(xiàn)場實拍日立電視撤柜某大型賣場的視頻。因此,市場是否還有后續(xù)新貨上市,以及售后服務如何保證等問題,成為市民最擔憂的問題。
東莞各大賣場相關負責人均稱,目前沒有收到關于日立等離子有什么變化的消息,且銷售、售后服務一切正常。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日立彩電東莞城區(qū)售后服務中心,有工作人員稱,對生產線賣給合肥一事不大清楚,但承諾售后服務不會因此變化。
記者實地走訪各大賣場發(fā)現(xiàn),由于日立等離子已不出新貨,因此就算有日立等離子電視出售,也只是舊款。有些賣場甚至連樣機也已銷售完畢,稱不會再進貨。雖說停產后售后服務照常,但配件是否齊全還很難說。
變局背后
這一系列重大變局的背后,是平板市場的激烈競爭。
除了空調行業(yè),平板電視品牌數量之多位居前列,不僅國產品牌、合資品牌一直在暗中較勁,合資與國產兩大陣營的競爭更是火藥味十足。
東莞國美的銷售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東莞平板市場是合資品牌的天下,合資品牌與國產品牌的份額占比是七三開。今年國產品牌扭轉勢頭,國產與外資比例接近三七開。
從2008年底開始,國產品牌就大幅降價,今年初又進行了新一輪的大幅跳水。國產貨以低價格優(yōu)勢搶奪了大量份額,以量取勝的策略讓合資品牌壓力很大。
去年下半年以來,一些日韓家電在中國的業(yè)績就持續(xù)下滑,甚至戰(zhàn)略收縮以求自救。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以來,“等離子五虎”中位居第五和第四的先鋒和日立,先后宣布退出等離子面板生產,三星和LG也停止了新面板生產線的投資。
此外,日本五大液晶電視品牌去年2月的零售額累計市場占有率高達34.26%,今年1月時已經下滑至27.07%,今年2月的頹勢更加明顯,僅為23.25%。
硝煙滾滾。在這一系列競爭中,部分較弱的外資品牌自然很容易徹底喪失優(yōu)勢,淡出市場。
時尚電器相關負責人說,現(xiàn)在如果有品牌想進入確實要比以前困難。目前賣場經營的品牌,已經囊括了國內能買到的所有知名品牌,想進場還要看有沒有場地。
鏈接
外資品牌戰(zhàn)略收縮大事記
2008年中,三洋電視陸續(xù)撤出家電賣場渠道。
2008年9月,東芝彩電撤出“河南第一店“———永樂二七旗艦店。
2008年底,LG空調在東莞各大賣場隱退。
2009年3月,三星空調撤掉在東莞各大家電賣場的柜臺。
2009年7月,三洋電視再度進入東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