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測試圖片進行詳細介紹
由于對比度和亮度的調節(jié)是最重要的,是一切的基礎,所以再給大家再介紹一些調節(jié)的測試圖。
這個圖選自AVIA,也是用來調節(jié)對比度和亮度的。
這張圖的背景顏色就是標準的黑色,左半部分有三個不同亮度的豎條,中間一條和背景亮度是一樣的,也是標準的黑色;右面豎條比黑色的亮度稍高,而左面的豎條的亮度則是“比黑更黑”。(由于拍攝的原因,可能最左邊這條線看不出來)右半部分是四個不同亮度的矩形,代表畫面中的灰度等級。其中最上面的一個就是亮度為100%的白色,即峰值白色。
調試的時候,先把對比度和亮度關小,接下來慢慢開大亮度,使得在畫面盡可能暗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看出左面的三個豎條。接下來應該逐漸開大對比度,當對比度開得很多時,你會發(fā)現(xiàn)右側最上面的矩形大了一些,這種現(xiàn)象稱為“開花”(blooming)”,表明峰值亮度超過了允許值,應該關下對比度,即減下峰值亮度,使所有的方格看上去都一樣大。對比度和亮度是會相互影響的,減小對比度常常會使畫面的黑色水平降低,再次用亮度控制器調高黑色水平又會使峰值白色電平升高,需要將對比度再次減小。兩者需反復調整若干次才能達到最佳值。
在“Video Essentials”的使用上,我們知道這個Needle Pulses(針狀脈沖)測試圖示用來調整對比值的,我們要看的是黑與白交界處的線條有沒有彎曲。為何要用大塊的黑與白呢?我們都知道,CRT電視屏幕上出現(xiàn)全黑就等于是映像管沒有發(fā)出光束,那是最低的電壓值。而屏幕上出現(xiàn)最亮的白色時,就是光束最強時,也就是映像管電壓最高的時候。這個測試圖就利用最高與最低的電壓來測試顯像器是否還能在這二個極端值上保持不失真。因此,當我們看到黑現(xiàn)與白線交界處有扭曲時,就要把對比值往下調,一直到交界處恢復直線為止。
在“Avia”里,這個測試圖加上了二條會左右搖晃的亮條。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來這是給非CRT顯像器調整對比值用的。因為液晶或等離子并非靠電壓提高、增強電子束的光點來增加亮度,所以如果您測等離子或液晶顯像器,無論怎么增減對比值,左右二邊那二條直線(Video Essentials里只有左邊一條直線)都不會彎曲!癆via”提供的方式很簡單,它利用到原來用于調整亮度值的二條亮條,只要把對比值調高到看不到左邊那條晃動的亮條(右邊那條還是要看得到),就表示對比值已經太過分了,此時您必須把對比值減下來。至于要減到什么程度?這必須以實際觀看影片做參考。
在測試對比值的針狀脈沖圖(Needle Pulses)上為何還要加五個灰階塊呢?這是給CRT顯像器對照對比值是否過度的輔助圖形。我們都知道CRT顯像器的亮度是靠電子槍激發(fā)光束而來。假若供應電子槍的電壓越高,光束就越強,畫面亮度也就越高。問題是,光束不能過強,否則光束就會無法集中而暈開,這樣反而降低了影像的解像度,同時也會因為電壓太高而降低了CRT的壽命。
為了輔助檢測光束是否過強,所以安排了五個灰階方塊疊在一起。理論上這五個灰階方塊的面積都要一樣大才對,假若最上方那個白色方塊的面積大過底下那幾個灰方塊,就表示光束已經強過頭了,也就是對比值已經高過頭了,必須把對比值降低才行。
因此,當您在調整對比值時,必須注意看那幾個灰階方塊,尤其最上面那個白色方塊。方塊的邊緣不能暈開,也不能白糊成一片,一定要看到很實體很清楚的白方塊才對,這就是對比值的最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