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屏拼接市場,“縫隙戰(zhàn)”一直是眾廠商關注的焦點。infocomm2013也不會例外。在展會現場,DLP、液晶等等離子拼接技術都打出了“縫隙牌”,搶占眾多觀眾的眼球。
“縫隙戰(zhàn)”必須打
縫隙一直是LCD液晶拼接產品的弱項。以最早開始大規(guī)模流行的46寸液晶產品為例,面世的時候縫隙多數在1CM以上。此后三星推出拼縫達到6.7mm的產品,就已經被稱為無縫技術。
液晶顯示的特殊性在于屏幕的“柔性”:極薄的玻璃基板盒流動的業(yè)態(tài)晶體(液晶)都需要必須的支撐結構,才能穩(wěn)定的工作。而等離子和DLP拼接單元的屏幕自身能夠承受住自己的重量,邊框不用多少支撐性結構。這是液晶產品接縫問題一直落后等離子盒DLP拼接大屏的關鍵所在。
即便如此,液晶產品的接縫也在不斷突破:6.7、6.3、5.5以及最新的5.3MM,液晶拼接不斷提升自己的接縫品質。2013年infocomm液晶拼接產品的接縫基本已經被控制到6毫米以下。LG展出的55寸產品中,拼縫下降到了5.3mm,創(chuàng)造了液晶類產品最窄拼縫記錄,更是成為行業(yè)關注的焦點之一。
此外,液晶拼接廠商也在思考其他的“竅門”,來解決拼接墻上的“黑線條”問題。例如利用覆蓋一層特殊的光學材料,讓原有的黑縫位置能顯示“顯示單元”最邊側的畫面像素的拉伸色彩。并以來此技術達到雖然無法彌合液晶拼接接縫的缺陷,但是卻可以在綜合效果上變得更美觀的作用。
超薄節(jié)能成新賣點
“拼縫”技術的競爭是大屏拼接市場的焦點之一,但是卻并不是全部。除此以外,在當今年infocomm上,節(jié)能環(huán)保和超薄也是競爭的焦點之一。
例如等離子之王,松下在本屆展卻重點展示了液晶拼接產品。一款機型為TH-55LFV50的液晶拼接單元,超薄屏厚度僅有122mm,簡約的設計成就了LFV50的概念使其適用于空間緊張的領域。三星、LG、夏普等液晶拼接廠商也有同樣優(yōu)秀的產品展出。
此外“冷屏”也是液晶拼接的一個亮點。通過現場的觸摸,觀眾可以感受到液晶拼接屏的溫度都低于等離子拼接系統。由于大量的采用LED了光源技術,液晶顯示產品在節(jié)能水平上已經不斷提升。結合散熱設計的進步,使得在“冷屏概念上”,液晶拼接可以與DLP抗衡,更是超越了等離子拼接技術。
液晶拼接縫隙吃虧,超薄、節(jié)能補。這已經是大屏行業(yè)的一大趨勢。并成為客戶選購的重要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