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內(nèi)置DLP Link技術(shù)的3D投影機上市,但3D仍然是一個讓人困惑的話題。哪種3D信號源能夠和你的3D投影機一起工作?你需要知道哪些東西才能搞清楚3D的水有多深?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后,你會清楚地了解什么是3D,3D怎樣工作——以及為何購買一臺3D投影機只會讓你覺得上當受騙。
什么是“3D Ready”?
支持NV 3D和DLP Link兩種方案的投影機
雖然立體3D顯示仍然是一種非常新的能力,然而市場上已經(jīng)有超過130種型號的投影機支持這種能力。為了讓這些投影機與其2D同胞們區(qū)別開,通常機器的外殼上會有一個logo聲明其3D能力。但這個logo到底意味著什么東西?簡而言之:一臺3D Ready的投影機可以接收和顯示至少一種立體3D傳輸格式。就傳輸格式而言,我們指的是用于從信源(電腦、機頂盒、游戲機或者藍光播放機)向你的投影機傳輸信號的3D信號格式。
四大3D傳輸格式
目前為止,至少有四種普遍使用的立體3D傳輸格式,分別稱為frame sequential(幀連續(xù)),frame packing(幀封裝),side-by-side(并排),以及checkerboard(棋盤)。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傳輸格式,以下我們將集中討論這四種主要的格式。
Frame sequential(幀連續(xù))
DLP Link的工作原理
Frame sequential,偶爾也被稱為page-flip(翻頁),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最簡單的3D格式。Frame sequential信號就是以120幀每秒的速率發(fā)送的全解像度畫面。各幀按順序交替,因此顯示設備接收到一個左眼幀,接下來一個右眼幀,然后再一個左眼幀,接下來又一個右眼幀,依此類推。之所以簡單是因為投影機本身不需要對信號進行任何解碼操作,它只要能夠接收120Hz信號即可。相應地,這種格式需要大量帶寬,因為它在本質(zhì)上是將一個全解像度的信號以60幀每秒的速率分別發(fā)送到左眼和右眼。對于一個相應的2D信號來說,帶寬翻了一番。
現(xiàn)場講解DLP Link技術(shù)
在投影機領域中,frame sequential是一種重要的格式。目前,號稱“3D Ready”的低價位DLP投影機只能接收frame sequential 3D。并且在本文寫作之時,其3D能力被局限在最大1280×720分辨率。目前,唯一能發(fā)送frame sequential信號的方式就是使用一臺計算機,例如配備了NVIDIA 3D Vision系統(tǒng)的PC。消費電子類產(chǎn)品,例如藍光3D播放機和機頂盒,不能輸出frame sequential 3D。簡而言之,你所見過的所有這些低價位DLP 3D Ready投影機都無法兼容藍光3D或者電視廣播3D——非PC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