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3D欲年底推出 可拯救3D電視市場?

來源:IT168 更新日期:2010-09-03 作者:佚名

  3D電視已經(jīng)推出了有一段時間了,從筆者多次到賣場中的觀察看,3D電視的演示柜臺總是有不少人在體驗,但是真正會掏錢購買的用戶卻不多,3D電視可以說是叫好不叫座。


  難道3D電視的發(fā)展沒有前途了嗎?或許不是這樣的,因為裸眼3D電視,很快就要推出了。

目前的3D電視(主動快門式)的成像原理

  目前市場上的3D電視基本上都是采用主動快門式的3D,快門式3D技術(shù)的原理就是通過快門式的3D眼鏡輪流開關(guān)切換,分別控制進入左右眼的畫面,從而讓觀看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3D立體感。
▲主動快門3D技術(shù)成像原理


  主動快門3D技術(shù)對信號和硬件設(shè)備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信號源要比普通的2D信號多一倍的幀數(shù),從而來讓左右眼各看到一幀。因為對信號幀數(shù)的要求,所以主動快門3D技術(shù)對電視機的刷新率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我們平時看到的電視節(jié)目用50Hz的刷新頻率就行,而3D電視播放就需要100Hz的刷新頻率。

主動快門式3D電視的缺點

  主動快門式3D電視解決方案也有一些缺點。第一,主動快門式的3D眼鏡成本比較高,如果想要多人分享,購買眼鏡的費用不低。例如,現(xiàn)在的快門式3D眼鏡售價都在一千元以上,一家三口看的話就要三千多塊,這三千多元完全可以買一臺電視了。

裸眼3D欲年底推出 可拯救3D電視市場?

▲3D眼鏡


  第二,佩戴眼鏡讓佩戴者不舒服,并且對畫面質(zhì)量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近視眼的朋友,他們本來就需要帶近視眼鏡,如果要是想看3D,他們還必須再佩戴一副眼鏡,感覺非常不舒服。另外,3D眼鏡本身帶有顏色,配戴眼鏡后對畫面本來的色彩就會有一些影響,從而降低了用戶的觀看質(zhì)量。

  第三,觀看的可視角度小。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買了新電視,又是一臺3D電視,相信很多朋友都想把這份快樂分享,但是如果這臺電視你只能坐在正前方觀看,是不是會讓你非常失望?所以,可視角度的限制大大降低了我們的觀看樂趣。

裸眼3D橫空出世

  既然主動快門式3D電視圍繞著3D眼鏡存在著這么多的問題,那有沒有一種方案能夠讓用戶不佩戴眼鏡就能觀看到3D效果的呢?答案自然是肯定得,那就是裸眼3D電視。
▲TCL TD-42F


  今年五月份,TCL的首款裸眼3D電視TD-42F就已經(jīng)在國美電器上市了,這款TCL裸眼3D立體電視的立體顯示效果是通過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鏡屏,將經(jīng)過編碼處理的3D視頻影像獨立送入人的左右眼,從而令用戶無需借助立體眼鏡即可裸眼體驗立體感覺。TCL采用的技術(shù)也稱為“視障型”3D技術(shù)。

裸眼3D欲年底推出 可拯救3D電視市場?

▲TCL TD-42F


游戲機也出3D版

  今年六月份,任天堂在美國洛杉磯E3大展上發(fā)布了其首部3D掌上游戲機--任天堂3DS。

裸眼3D欲年底推出 可拯救3D電視市場?

▲任天堂3DS

裸眼3D欲年底推出 可拯救3D電視市場?

▲任天堂3DS

  ▲任天堂3DS


各廠商動態(tài)

  彭博社報道,東芝發(fā)言人Kaori Hiraki近日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東芝正在開發(fā)新款裸眼3D電視,不過他并沒有披露具體的上市日期。

  而據(jù)日本《讀讀新聞》稍前報道,東芝將會在年內(nèi)銷售裸眼3D電視。

  東芝此前曾經(jīng)推出過多款裸眼3D面板,包括21寸高清3D屏和12寸可同時支持2D、3D畫面顯示的3D面板。
▲東芝裸眼3D電視


  該21寸裸眼3D屏采用全景成像技術(shù)、9視察系統(tǒng),可有效降低長時間觀看3D帶來的視覺疲勞感。而12寸3D成像則是使用了GRIN透鏡技術(shù),其原理是通過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來控制光線折射率,當前置面板打開時就可同時支持2D、3D影像顯示。

  另外有報道稱,索尼公司現(xiàn)在也正在著手研發(fā)裸眼3D電視,看來裸眼3D電視上市的日子也不遠了。

3D電視展望

  隨著第一款3D電視的上市,3D的發(fā)展就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guān)注,但是隨著很多朋友的親身試用,發(fā)現(xiàn)佩戴3D眼鏡來觀看電視,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緊接著,裸眼3D電視的問世,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不過裸眼3D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不適合大尺寸等等,不過筆者相信,隨著一代代的3D電視推出,3D的方方面面一定會越來越趨于完美,相信總有一天一個比較完美的3D電視解決方案會進入我們老百姓的家里。
廣告聯(lián)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關(guān)于投影時代 | 聯(lián)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wǎng)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wǎng)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