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家庭影院案例中,我們更多關注于對器材的介紹。而在今天這個案例中,我們透過一位來自北京網友搭配家庭影院的實際經歷和親身講述來體驗普通工薪階層家庭影院的搭配與升級之路,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前言
十幾年前北京剛剛開始流行HIFI熱,上高中的我慫恿父親買下了天朗 609II、馬蘭士 PM-30、飛利浦CD機、先鋒卡座、建伍收音頭等一堆入門級發(fā)燒器材。這些器材基本都是當時北京音樂臺“發(fā)燒門診部”推薦的。沒過幾年又買下了天龍 AVR-3600 和 Polkaudio 的一款落地音箱用來看 DVD。
由于家中聲學環(huán)境不理想(面積較小且結構不合理),這些年沒有考慮過環(huán)繞和低音炮,覺得單買個中置也不值得,就一直這么過著2.0的日子。AVR-3600,這款家中最昂貴的AV器材,在哀怨中度過了10年。
直到去年新房入手,裝修完畢,開始考慮整個系統(tǒng)的升級。
新房環(huán)境
長約9米,寬3.8米,高2.5米。音箱背后約1米處是開放式陽臺的分界線,聽音時用厚絨布簾隔開。
家里的裝修全部是自己設計,采用了極簡風格(節(jié)約成本)——四白落地。家具跑了兩個月,混搭了不同品牌類似風格的東西。房間左側中部墻壁在裝修時被我拆掉,里面的房間變?yōu)殚_放式書房,這個地方對聽音環(huán)境造成了不小破壞,今后要考慮方法彌補。
所有墻壁及頂部未作聲學處理。照明采用松下未來光,可遙控調光,具備影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