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市場份額大踏步退后的同時,等離子電視正準備大幅度降價以求突破。近日有消息稱,由于液晶和國內平板的壓力,松下、東芝、日立、LG、山水、先鋒等多家合資等離子電視生產商正與渠道商進行磋商,準備啟動全線降價。最高降幅可達3成。
此次降價幾乎涉及所有合資品牌等離子電視,而此次全線降價也是近兩年來最全面最大的一次。但是由于各方面限制因素的存在,等離子電視難以“斷腕求生”!
第一,
雖然表面上,松下、東芝、日立、LG、山水、先鋒等多家合資等離子電視生產商的價格降幅約為3成左右,降幅不可謂不大,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大幅度下滑的等離子電視大多是技術落后的過時產品,這些彩電分辨率多為852×480,離中國高清標準1366×768分辨率差的很遠,
而現(xiàn)在合資等離子電視生產商的這種行為,明為降價,實為清倉,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這也損害了合資等離子電視生產商的品牌形象,得不償失。如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武高漢副秘書長所指出的,消費者會認為平板電視是高科技產品,尤其是42英寸的大彩電就不會有品質缺陷。而廠家往往剝奪消費者的知情權,利用信息不對稱,以降價誘導消費者購物,使消費者上當受騙。
第二,
與液晶電視開放的核心技術相比,等離子面板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系廠商手中,這些日系廠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采取措施嚴密防范面板核心技術泄露,這使得等離子面板產業(yè)主要由日系廠商掌握,整體規(guī)模較小,無法形成強大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這樣產品價格過高,無法為普通消費者接受。如業(yè)界所認為的,液晶行業(yè)與等離子不同,其上游資源是公開的,不受個別企業(yè)的制約。
從上游元器件來說,國內外企業(yè)都處于同一個水平;從獲得信息的速度來說,中外企業(yè)幾乎是同時的。不同的是對消費者的需求反應是否及時,是否會第一時間應用最新的技術方案和元器件。所以在中國平板電視市場上,等離子與液晶電視的差距越來越大。近日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和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課題組推出了《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研究第一季度報告》的調查數(shù)據就顯示,今年(06年)第一季度平板電視市場銷售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98%。
今年(06年)的平板電視市場除價格競爭與多功能、一體化家電的概念外,等離子市場越來越萎縮是比較明顯的特征。在市場份額和消費者傾向上,液晶明顯勝于等離子,形成了8∶2的態(tài)勢,而該比例還將繼續(xù)懸殊。
第三,
隨著液晶電視的技術日趨完善,對等離子電視沖擊越來越大。一般來說,六代線主要生產32英寸、37英寸的液晶面板,七代線主要生產40英寸、42英寸的液晶面板,而八代線則生產更大的液晶面板。
目前夏普、三星、索尼等已經開始投入巨資建設八代線,相信八代線的建設可以很好地沖擊等離子電視的大屏幕優(yōu)勢,另外東芝、佳能等廠商力推的SED技術以及微顯背投等產品,也填補了市場空白,這些都使得電視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等離子電視所面對的市場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美國等離子電視在40-44英寸電視市場的份額由一月份的55%跌至六月份的51%,40-42英寸的液晶電視則由不到30%上升到40%。
所以等離子電視要想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僅僅大降幅下調價格并不會有大的效果,反而是由于出售的是技術落后的過時產品,甚至會有損害品牌整體現(xiàn)象之嫌,其必須要改變技術保守等做法,推出符合中國高清標準1366×768分辨率的新產品,才可以在液晶電視以及其他新產品的夾擊中突圍而出,否則只可以坐等被市場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