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的提高促使許多家庭更加追求對生活水平層次的不管改善。收入水平穩(wěn)步增長使廣大消費者越來越不滿足于用低檔次的家庭影院方式來欣賞影音作品,于是對家庭影院改造也逐步強調大畫面好聲音,于是現(xiàn)在家庭組建影院的時候很多用戶都把目光停留能夠帶來大畫面的家用投影機身上。
今天我們介紹網友陳先生的家的影院系統(tǒng)。陳先生一直都大屏幕情有獨鐘,陳先生平日喜歡看電影多過聽音樂很多倍,在2002年時候購入第一部 Sony VW-12HT單槍LCD投影機后,就開始進入家庭影院發(fā)燒友的世界,當年購入了這部投影機和 100" 16:9 Stewart 固定幕。而且在近幾年,在投影機的燈膽就需要換過一次了。
這部Sony VW-12HT附上紅色濾鏡給用家接上鏡頭前使用,目的是希望爭取得到黑位更充實的效果嗎?
Sony VW-12HT家用投影機
在舊居的院先生是擁有各自的兩聲道和家庭影院器材的,但后來口味只走向以家庭影院為主,兩聲道器材就很少使用了。后來搬到現(xiàn)在的新居后,更加把兩聲道器材打入冷宮,所以大家在圖片中,看不到有關兩聲道的器材擺放出來。
搬新居后,專注家庭影院的陳先生,開始對看電影軟件時的聲音有更高要求,于是打算把家中的 6.1雜牌軍音箱,一口氣換上同一系列的音箱。
透過閱讀音響雜志的報導,陳先生心目中最后只有兩個牌子選擇。剛好他心目中的兩個牌子的音箱陳列室,都是在中環(huán),于是他就走到這兩個牌子的陳列室去比較一下了。
最后他選擇了 M&K 系統(tǒng)當中 150 系列的音箱,而超低音方面選用 MX-350,成為一個 7.1 系統(tǒng)。由于擺位的關系,另購入三個可調校角度的腳座,給前面三個聲道的音箱使用。由于屏幕是固定幕的關系,陳先生不想屏幕長期外露吸塵,所以掛上布質窗簾于左右位置。不用投影幕的時候,可拉上保護投影幕之用。
陳先生把三層高的新居,其中一個 12 尺乘 18尺面積的房間,用作發(fā)燒家庭影院之用。陳先生之前所使用的Av Amp是Yamaha RX-Z1,屬于一部 6.1 系統(tǒng)的 Av amp。單看到這對位于投影幕左右兩則的音箱,大家就知道一定是Yamaha的用家了。
在這個系統(tǒng)當中,M&K MX-350 超低音箱, 一共試過兩個不同的擺放位置,最后選擇了現(xiàn)在,單元向則墻的面檗擺法。底音能量感表現(xiàn)佳,但又不混濁,是陳先生選擇這個擺放位置的最大理由。
四只后置音箱,分別暫時放在書架頂上,因為下一步,陳先生打算做一列存放軟件的大柜,圍繞后面擺放。待完成有關的工程后,這四只音箱,就會放在更堅固的軟件大柜頂了。
把Yamaha RX-Z1接上 M&K 7.1系統(tǒng)上,發(fā)覺與中環(huán)陳列室的表現(xiàn),差一大段距離,于是陳先生就換上Denon AVC A11 XVA 。
除了在音色上的取向,加上科技的年代進化的差別,使到兩者的表現(xiàn)差距很遠。加上可以由原本只能玩 6.1 聲效,變成 7.1 聲效,這或多或少,成為在陳先生心中加分的理由之一。陳先生換上新機后,非常滿意整體表現(xiàn),尤其比之前舊機的力度猛烈得多,達到當日在陳列室所聽到的效果了。
陳先生對于現(xiàn)在投影幕的高度,因為高了一些而感到不滿,接下來,他會把中置腳座修短大約8寸,讓出的高度,可容許投影幕放落多8寸,這做法的目的,是使到投影幕的中央,可以與皇帝位的眼睛成水平。視點達到水平的好處,是用家就算長一點時間觀看電影,也可減少后頸勞累的機會。
另一方面,陳先生打算換上新款的機,來取代用了一段時間的TOSHIBA SD-9500 DVD機。由于 Av Amp購入Denon的關系,陳先生初步目標也會是選用Denon的DVD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