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xiàn)實近年的風潮最早是興起于美國西海岸。2014年3月世界性社交網(wǎng)站巨頭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了Oculus,一間位于美國洛杉磯的一流虛擬現(xiàn)實頭顯設備及應用公司(HMD-Head-Mounted Display),掀起了從那時起一直刮到如今的虛擬現(xiàn)實風潮。
虛擬現(xiàn)實技術其實早就存在于實驗室中,如今才進入大眾眼簾,虛擬現(xiàn)實VR,目標就是全逼真或能夠實現(xiàn)徹底浸入、與現(xiàn)實世界(完全)脫離的虛擬體驗。VR是一個全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上面可以實現(xiàn)仿真面對面的及時通話、虛擬旅游、購物、等等。VR電影只是VR內容產業(yè)的一小部分而已。
對于電影的本質而言,我認為,敘事電影是藝術屬性非常重要的一種娛樂內容商品。雖然有商品屬性,但是藝術屬性可能更加重要。藝術屬性的地位,隨著市場水準的提高而不斷提高。如果認為市場受眾的教育與審美水平是在逐步提高,那么一定不能忽視電影藝術水準的提升。而長遠來看,唯有藝術屬性到位、內容質量高,才能更具有商業(yè)價值。
從電影的創(chuàng)作與觀賞方式來講,敘事電影(甚至紀錄片)就是用視聽語言去講故事(Storytelling)。創(chuàng)作者用各種藝術與技術手段去講故事,觀眾其實是更被動一些地去欣賞這個故事。觀眾的參與是他的感受力,而不是主觀的操作與控制能力。沒有故事的敘事電影,是視覺體驗,或者是實驗片,而并不是成熟的敘事電影。所以在VR平臺上,如黃導所講,電影的內容沒有變,而形式變了——但不論變成什么樣子,我認為,需要觀眾主動參與互動的,那是游戲,不是電影。
電影必然是創(chuàng)作者融入個人表達與藝術加工,一種有一定“意識賦予性”和“思想強加性”,體現(xiàn)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內容。雖然近年來,美國大型電子游戲,都已經(jīng)高度融入了電影的敘事方法與攝影運鏡,有些甚至聘請電影編劇來撰寫腳本——但游戲與電影的區(qū)別,主動參與和被動感知的體驗還是很不一樣的。
但是如何在VR平臺上講好故事,對于傳統(tǒng)電影行業(yè)培育出來的電影人來說,是一個新的、前所未見的挑戰(zhàn)。因為VR觀看與大銀幕觀看體驗的極大不同,傳統(tǒng)敘事電影藝術表現(xiàn)的一些方式,完全不能使用。
譬如運鏡(VR拍攝對于攝影機的運動是過于敏感的)、變焦、切換鏡頭(譬如蒙太奇)等等,全部不能自由使用。這導致了傳統(tǒng)電影敘事語言的在VR上的崩潰,急需一種全新的VR電影敘事語言。但是目前由于拍攝技術和后期技術以及成像技術(清晰度不理想)的種種阻礙,只能逐步進行探索和發(fā)掘。
目前還沒有非常清晰的VR電影語言成型出來,但大致也有一些思路。我們公司目前的努力方向是:如何在VR平臺上面,講出好的完整的故事、并帶來流程而驚人的觀眾體驗。我們采取的電影策略,是3D成像(我們發(fā)現(xiàn)3D的觀感在VR平臺上要明顯比2D好很多)、第一人稱視角、3分鐘內一鏡到底(或長鏡頭)的敘事短片。
VR的真人電影拍攝,還有著不能克服的困難,雖然各大廠商已經(jīng)紛紛在VR相機領域摩拳擦掌,但短期內,完美的真人VR敘事電影,還是一個高難的夢想。目前看到的短片中,動畫片或者后期特效片的效果是最棒的,是浸入感最流暢與強烈的——因為不是真人實拍,都是電腦制作出來的,沒有運鏡、打燈等技術困擾。
關于VR電影適合的類型,我們認為強類型體驗的敘事風格,在目前階段更適合做VR電影。具體來說,就是短小精煉的驚悚、喜劇、犯罪、動作、和情節(jié)設計巧妙或感人的劇情片。
目前,VR電影還在不斷測試與劇本完善的階段,相信不久之后,我們一定會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驚迷式VR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