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聞

把閣樓變影院!看網友的超級設計方案

隔音及揚聲器位置
來源:影音新時代網 更新日期:2010-08-26 作者:佚名
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設計方案(一):隔音方案

    隔音有許多解決方案,同時小房間也要增強低頻吸聲,這兩者分開設計,則結構復雜、代價高,占用空間多。能同時達到這兩種要求的結構只有一種——彈性減力墻。彈性減力墻對低頻的反射較弱,低頻聲能被橡膠隔離器所吸收,能拓展所用吸聲板的頻率范圍,同時還起到隔聲的作用!但是,標準的減力墻占用空間還是有些大。

    實際上它把干墻整個架在了一個彈性結構上,干墻與實墻沒有任何剛性接觸。吸聲和擴散再固定到干墻上。因此,當低頻聲波撞擊減力墻,引起它的振動,在振動的過程中,聲能通過橡膠減振墊轉化為熱能,從而減弱駐波的能量。當然,隔音效果也大幅增強,尤其是低頻。

    具體到本方案中,問題來了,使用這種結構以后,空間更小了。決定進行變通處理,結合實際,構建簡易的彈性減力墻。從上海建聲搞來了 RX-2 減振墊,這個想法才得以實現,東西雖小,作用可不小。配合專門的鉆頭,打孔安裝一氣呵成。減振墊+3×5cm龍骨+水泥壓力板,總厚度在5cm。簡易減力墻的具體結構見后面的施工篇。這里干墻材料的選擇,頗費腦筋。一般是用石膏板,但簡易減力墻的隔音肯定要打折扣,為了彌補這個問題,打算使用水泥壓力板。因為它密度大,強度高,本身隔音效果就好,加上減振,性能有保障。

閣樓影院

減震墊

    前、后、左、右、頂五個面全面做減力墻,地面嘛,在原實木地板上鋪一層地板專用減振墊,四周墻邊向上折起,墻面龍骨底端抵在減振墊上,徹底斷絕與地面的接觸。上面鋪木板。再鋪一層厚的純羊毛地毯。

    設計方案(二):揚聲器的選擇和擺位

    揚聲器的選擇和整體布局方案緊密相關。119寸16:9畫框幕投影面積W×H:2635×1480mm,外觀尺寸L×A:2815×1660mm,一路減法算下來,最后完成的側墻面幾乎要抵到幕框了,汗……

    最后完工時,幕框兩側距側墻僅余各4.5cm,太驚險了。把話扯回來,不用透聲幕,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目標。同時,要把側墻的吸聲結構厚度控制在15cm以內,必須選超薄的音箱。主人看中了 JAMO D6 THX U2 系統(tǒng),經過反復核算尺寸滿足要求。當然,實際設計中還是遇到些麻煩的,這是后話。

閣樓影院

JAMO D6 THX U2

閣樓影院

注意看它環(huán)繞的發(fā)聲方向,后來設計時遇到了麻煩

    7.1 布局,這是毫無疑問的,但考慮到功放選 YAMAHA V3900,不用前效果聲道,就別玩 DSP 了。于是在前墻裝上兩只JAMO A500 超薄音箱,哈,9.1的系統(tǒng)即將誕生,但 3900 只有七聲道功放,不能同時輸出前效果和后環(huán)繞,只能暫時忍了。

    前方吸音墻上打五個箱子,主音箱和前效果音箱全部嵌入吸音墻。要命的是,D6 LCR 是水平啞鈴結構,左、右音箱拉不開距離,會嚴重影響聲像定位,沒辦法,只能盡量將安裝位置往側墻邊上移,只要保證單元不被幕框遮住了就OK。就這一點,也只能忍了。如果是豎著的音箱結構,在主箱布局上會有更大的自由度。

    D6 SUR 是偶極音箱,側環(huán)繞裝于沙發(fā)兩側。后環(huán)繞裝后墻,兩箱相距1.2m,因為門的關系,后墻容不下了,只能提高高度,位于門框之上了。

 標簽: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