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態(tài)度
國產(chǎn)3D有風險,但國人不能缺席
拍攝3D電影,導演們并不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而是拿出真金白銀的投資人們,因為拍攝3D電影要比傳統(tǒng)的2D電影起碼增加三分之一的投資,同時還有更長的拍攝周期和更長的后期制作。對此,在香港電影節(jié)的一個論壇上,各個電影公司的老板都發(fā)表了自己對3D電影新熱潮的看法,最后一致得出結論“投資3D有風險,國人要向外國人學習,但是絕不能因此缺席3D”! ∧隙加浾 方夷敏
激動派:于冬、王海峰“第二大電影市場,要有自己的3D”
徐克的新片《龍門飛甲》是目前最值得關注的3D電影,因為有徐克和武俠這兩個最有保證的元素,而徐克也表示,這次開拍3D電影是在鉆研了多年3D拍攝技術,自認為比較有把握之后,才正式投入制作,他還邀請詹姆斯·卡麥隆的御用視覺特技總監(jiān)恰克·康米斯基擔任本片的3D立體攝影指導,徐克表示,“不用3D,《龍門飛甲》仍然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影片,但投資人和創(chuàng)作者之所以愿意大量提高成本、增加拍攝難度,就是因為這是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萍寂d國,希望我們的認真工作,能向世界證明,3D沒有缺席,技術不是軟肋!
而投資徐克新片《龍門飛甲》的博納總裁于冬對記者說,“到今年年底,國內(nèi)3D銀幕數(shù)量將達到2000塊,但是,我們這個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不是為了美國大片準備的,一定要為本土電影工業(yè)服務,所以,我們要有‘中國制造’的最好的3D影片,所以我愿意陪同徐克導演一同見證這個技術的更新,空口說并沒有什么效果,我們還是等著看結果吧!
而投資拍攝了《唐吉可德》的星皓公司老板王海峰也表示,要做3D,就不能糊弄,“要做就要做到100分3D。如果你的技術跟不上的話,觀眾可能會說原來我們中國電影、香港電影做的3D是這樣的,原來跟人家差太遠了,那我覺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真的需要多學點外國的技術,帶好我們的技術人員,只要我們學到他們的技術,是可以變成自己的東西的。3D電影絕不是一個創(chuàng)意那么簡單,還需要技術和錢,這三樣都具備才可能制造出一部好的3D電影。
謹慎派:徐小明“沒有好的創(chuàng)意,大有可能一敗涂地”
驕陽公司的老板徐小明目前還沒有投資拍攝3D電影的計劃,但是作為業(yè)內(nèi)領袖之一,他也表達了自己對3D電影的看法,“我了解到現(xiàn)在要拍3D的話,投入可能會增加50%,所以如果要拍比較大規(guī)模的3D電影,沒有真真正正的市場考量,暫時還是個風險。因為大家對3D電影一剎那感到好奇,但熱度過后還會不會那么火呢,大家都不敢擔保。如果一窩蜂地拍3D,但沒有好的創(chuàng)意,沒有很好的技術設計,大有可能敗得一塌糊涂。因為3D到底還是一個新的技術事物,看電影還是看故事、看情節(jié)以及演員的演技。要是為了看3D而看3D的話,價值就不高了,所以大家都比較理智一點吧,相互的提點,還是看市場成熟一點,不要一窩蜂地去拍3D,投資大了,市場回籠不了!
創(chuàng)作者的探險
理工科出身的導演阿甘對電影拍攝的新技術非常癡迷,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他被稱為內(nèi)地導演中第一個吃3D這只硬螃蟹的人。雖然在觀眾和影評人眼中《唐吉可德》的3D嘗試可以說成是“失敗”,但是阿甘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唐吉可德》的經(jīng)驗讓他從此就告別2D電影,將來他所有的電影都是3D模式,而他因此建立的3D電影工作室也會成為中國3D電影的第一塊招牌。這種對新技術的追逐當然值得肯定,但是作為觀察者,我們也會謹慎地提出我們的看法,在電影行業(yè),如果新技術不是為內(nèi)容服務,而只是單純地追求技術,這一波3D電影的熱潮也必定會像上個世紀的“立體電影”熱潮一樣,漲潮時聲勢迅猛,但也迅速退潮。
采寫:南都記者簡芳 戴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