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25項數字電視標準頒布后,引起了軒然大波。原本意欲規(guī)范行業(yè)的標準,不僅沒有平息混亂的高清電視市場,還成為了彩電企業(yè)炒作的工具。日前,記者在“2006中國數字電視年度盛典”上獨家采訪了標準工作組的組長劉全恩,他向記者進一步解釋了有關這一標準的疑問,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電視都是偽高清電視,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擦亮眼睛。
披露標準出臺內幕
劉全恩告訴記者,標準的制定前后經歷了4年時間,許多數據都是經過反復衡量。盡管如此,在3月31日標準頒布之后,還是受到了多方質疑。劉全恩認為,關于標準制定太高或者過低的說法都不客觀。他以“高清晰度”概念為例解釋:清晰度是界定高清晰電視的重要門檻,但不是唯一指標。最終確定的720線是根據國內產業(yè)和消費情況確定的,也是人眼能夠分辨的最高限度。
將符合620線的CRT電視列為“高清電視”是因為這種傳統(tǒng)的顯像管電視有很多優(yōu)點,在一定時間內會繼續(xù)占有較大份額的市場。另外,對于DLP微顯背投的指標,“會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好!眲⑷髡f。
高清大多是“標清”
據劉全恩介紹,動態(tài)清晰度的指標是專門為平板電視制定的!斑\動圖像出現(xiàn)拖尾,這是液晶、等離子等平板電視的天然缺陷,雖然廠商宣傳機子響應時間可以達到4毫秒、8毫秒,但實際上做不到。這就極大限制了平板電視顯示動態(tài)圖像時的清晰度。”劉全恩介紹,“測試顯示,很多高檔的平板電視顯示靜態(tài)圖像時可以達到1080線的清晰度,但是動態(tài)清晰度只有650線甚至只有620線!卑凑者@樣的標準,除了90%以上的42英寸的等離子電視難以達標,市面上很多液晶電視也配不上“高清”的名號。
劉全恩為此還特意提醒,這次制定標準特別要求企業(yè)在彩電說明書中要印有主要參數,包括清晰度、對比度、亮度等指標。消費者應該仔細查看并詢問說明書中這些指標的含義,如果企業(yè)在此處作假,消費者可以投訴企業(yè)。
高清未必最適用
劉全恩認為,無論是液晶、等離子還是CRT電視,消費者在選購時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眼睛的感受。在購買電視時,首先要觀察在播放快速動作的圖像時,有沒有拖尾現(xiàn)象;其次,在播放大面積的海洋、藍天或者火焰圖像時,色彩感覺是否均勻,層次過渡是否柔和;第三,在播放靜止圖像時,圖像的細膩程度是否足夠好。
另外,劉全恩還表示沒必要盲目追求高價格的高清產品。在購買電視時還要注意,所處地區(qū)的廣播電視信號,如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當地電視臺只能播出標清信號,那么還是應該選購標清電視或者普通電視。